第41章 人民币的诞生(4)(1/3)

作品:《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

国民政府在1949年5月份接连发行10万元、5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面额的金圆券,引起物价狂涨,肉每斤1200万元,油条每根100万元……有人形容金圆券贬值的情况,说吃第一碗饭是一个价格,等到吃第二碗饭时已经涨价了!

北大教授季羡林曾说,20世纪40年代后期,物价涨得很离谱,领到薪水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跑步去买米,而且跑慢了与跑快了米价都是不一样的♀还是当年大学教授的生活,更不用说普通老百姓了。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表的《乡土中国》写得非常短。后来有人问费老,那么好的学术著作怎么不多写点←的回答就是,因为通货膨胀,必须写完就发表,发表就领稿费,领了稿费就跑去买米♀个流程不能打乱且要尽量缩短,等一部大部头写出来,稿费早就不值钱了。

金圆券贬值造成了人民不信任纸币的心理,人们愿意使用和保存金银等硬通货‖时,长期恶性通货膨胀还形成了一股庞大的金融投机势力,金融业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其他产业凋敝衰落,唯有金融业畸形繁荣,机构猛增,投机活动愈演愈烈,这就是当时所谓的“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商不如囤,囤不如金”。1948年,仅上夯地参与金银投机活动的人数就多达50余万人。

投机的狂潮加剧了通货膨胀,并从国民党统治区蔓延到解放区。而共产党因为500多万解放军的军费开支,加上全面接受蒋介石政府留下的公务人员,要解决900万军政人员的生活费,不得不靠发行人民币来解决。从1948年开始,人民币发行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速度增加,这就使得蒋介石留下的通货膨胀不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机问题不解决,经济就不可能稳定,新生的政权也必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毛泽东认识到政权要稳定,必须先稳定物价,要稳定物价,必须打击以上邯中心的投机活动和势力◎此决定成立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来统一管理全国财经事务,由在陕甘宁边区和东北有丰富财经工作经验的陈云来统帅,南汉宸、薛暮桥都是中财委的精兵强将。

当时国内外的各种势力都认为,共产党没法解决经济问题±国国务卿艾奇逊认为,19世纪以来,没有哪一个政府能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当时上海的商界大佬荣毅仁的观点就是,共产党能打仗,军事上得100分;政治上讲统一战线,得80分;经济上只能得0分。

5月27日上海解放当天,政府就宣布人民币为计算单位,人民币与金圆券的兑换比例为1∶10万,金圆券可以流通到6月5日∩于金圆券在老百姓心中形同废纸,有人甚至用来糊墙,回收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但是人民币仍然进不了上盒场。尽管政府明令禁止金银和外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但是长期生活在通货膨胀恐惧中的市民,依旧是保存钞票不如保存实物的心理。利用人们这种对纸币的恐惧心理,投机商对政府法令置若罔闻,集中投机银元,有人甚至扬言:“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

在他们的操纵下,上海解放后仅10天,银元涨了近2倍,并带动整个物价上涨,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米和棉跟着涨了1~2倍♀时,上海的四大私营百货公司纷纷开始用银元标价,拒收人民币。

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早上发出去,晚上几乎全部回到人民银行∷民币和政府的信用受到严重挑战。陈云意识到,人民币的主要对手不是软弱的金圆券,而是强势的银元。

针对这一情况,人民政府曾采取抛售银元的办法来稳住市场。但10万银元刚一抛出,就被投机分子全部吃进,不但没有稳住市场,投机之风反而愈演愈烈∠何资和投机分子的实力太强大了,靠抛售的办法是无法稳住市场的。1937年日本人占领上罕,也曾发生过银元投机危机≌本人想靠市场手段来打击投机,从东京运来5吨黄金,投下去之后却如泥烹海,毫无作用。

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共运走270万两黄金、1500万银元和1500万美钞∷民政府接管中央银行时,仅剩黄金6000多两,白银3万两,银元150多万元—想用银元抛售来压低黑市价格,有些力不从心。而上盒民手里的银元至少有200万,在打击银元投机上,政府并没有绝对优势』旦打压不下,还可能引来全国甚至港澳的热钱围攻上海。

权衡利弊后,陈云果断动用铁腕手段查封证券交易所,严惩投机分子。不出一个月,猖狂的银元风波即被平息下去,银元彻底从市场上退出,人民币在上海开始站稳脚跟。

但是,投机商哪能如此轻易就范,银元投机失败,他们便把全部资金压到纱布和粮食上面,要在日用品上和政府决一死战。

棉布之战

“谁能解释中国在建国初期治理通货膨胀的成就,就足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4]

——弗里德曼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仅半个月后,以上海、天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 最新章节第41章 人民币的诞生(4),网址:https://www.tden.net/86/8667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