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阎忠续说道德经(1/2)

作品:《三国之马腾天下

阎忠接着说:“如果你说,黑的白的是‘道’,不是黑的白的也是‘道’,那么硬的软的就不是道吗?

当我们站在某个角度去论述或描绘大道,那么,我们总能在这个角度以外,找到其他的方法来论述和描绘大道,而且这种角度以外的论述将是无止境的,生生不息的。的大道,只不过是大道的一个侧面,真正的大道常存人们心中。是这个意思吗?”

“对。”阎忠说,“孟子有云,人人皆可为尧舜”;又有曰,人之初,性本善。

两者说的都是一个道理,直指人的本心,或者说初心。

本心不变,或者说初心不改,方能成为圣人。人性修养如此,立身建业也是如此。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这句话大致可释为:‘在事情快要成功或结束之时,亦能以最初的心态来处理,则终生没有失败的事。’

想要有始有终不见得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人们往往在事情做到一半的时候就失去了最开始的激情,意志逐渐消磨,终成老子口中的:‘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人的情感最为丰富,但也最容易被情感所左右。

纵观古今,从上而言历朝历代开国之帝无不为百姓而谋福祉,奈何终被子孙所坏?只因后辈未能慎终如始。

我们往往在快要成功或已经成功的时候,被喜悦或各种各样情绪所充斥,此时被蒙蔽的我们便已经失败。

‘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老子说的很清楚,事情在征兆未起的时候就要注意,越是小事越是可能影响大局,这就是其微易散。

生活往往正是小事难做,我们吃饭会咬到舌头,夹菜可能会掉下,这些最基本的我们都有可能做错,又何况于大事?

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不见得是一个不慎重的人,但往往就是我们对待眼中所谓的简单事、小事疏忽怠慢,或漫不经心而最后闹到一个不可预料的后果。

所以蔡桓公讳疾、忌医而死,又有太多在明日复明日中荒废青春,虚度年华,这些都是自己不能‘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原因。

那么做人做事不败的秘诀是什么?首先事情的发展如何能够保持?

在于‘其安易持’,事物的发展都是处在‘物壮则老,是为不道’的过程,每当事物发展到一个极点都会向另一面转化。

所以想要‘易持’就要能够‘安’。就要把事物削减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界限当中。

如何削减与保持秘诀就在于‘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如同一把锋利的宝剑,放一根毛发在上吹毛立断,纵然如此宝剑已有磨损,已非本相,长此以往不加磨砺最终也会变成钝器,这便是做人做事用之太勤的结果。

反而言之,若一味追求锋利、****打磨又当如何?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结果显而易见,综上所言:做人做事都不能向哪一个方向用之太勤,因为‘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只有始终保持一个不满的状态才能去除旧的、迎来新的,新旧转化之间生生不息,长生久视。

但是这致中和的度怎么把握,既不能变成无所事事之人,也不能变成急功近利之人。

这些需要在生活中感悟,而后若能潜心研读《道德经》方能做到了。

想学会做事就要了解事情的本质:‘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现在人心浮躁,不肯踏实做事。

但事物的本质确实不变,正因如此做事岂能不败?

那何为事物本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把每一件事都慎重去对待则能‘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最后自然不存在难事了。

也许会有人问这样会不会变得很累,变得终日只有忙碌?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这句话我们听了很多多次。

无为是已经做好了不需要在刻意为之,为何圣人就能洞察先机?

这就需要我们又回到《道德经》六十四章中去寻找答案: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正因为圣人从小处着眼,慎终如始,方能收获‘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还是那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马腾说:“先生,您的意思我明白。

您是要我凭着自己的本心或者说初心去做事、做人,并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这一点我理解。

我从小跟师父学武之时,经常听师父‘大道、大道’地讲,心中对这个‘道’充满了膜拜。

但师父从来不跟我细说,只是让我慢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马腾天下 最新章节第360章 阎忠续说道德经,网址:https://www.tden.net/8/8821/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