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1/2)

作品:《我和清朝有个约会

吴三桂率随从将士疾驰,返回关城,果断地下令:开城门。1;912;;5991;4;;1;19;19;19;;6;1;5;5;1;8;1;21;;6;1;9;11;09;;

于是山海雄关的东大门洞开,迎接着它的新主人的到来。不一会儿,只见浩浩荡荡的清军分作两路,如两股洪流,飞奔而来:左翼是英王阿济格,统万余骑兵,从北水门入;右翼是豫王多铎,统万余骑兵,从南水门入。多尔衮自率主力三万余骑兵殿后,从关中门入。余部仍驻欢喜岭待命。

多尔衮也十分精明,没有将全部部队开进山海关,预留了一点资本在关外,以防被李自成一网打尽。

李自成指挥大军已在石河西岸的红瓦店一带摆开决战的阵势;北自山,南至海,绵亘二三十里,阵如一字长蛇,面向山海关,这是个一举夺关的架势,二三十里,吴的部队能拉这么长的战线?这样一来,吴三桂关上的大炮也起不了作用了,这么长的人阵一拥而上,不定那个隘口就被破了,活抓吴三桂指日可待。

李自成带少数随从人员,还有崇祯太子等,立马于西北角一座高岗上,在他的背面,燕山峰峦耸峙;在前面,向西南至山海关,向南至海,展现出一片宽阔的平川地带,石河流贯其间,它从燕山谷底流出,南入大海。时值四月下旬,正是它的枯水季节,水势浅缓,清澈见底,人马涉水,如履平地。自成立马高岗,战场全貌,尽收眼底。

但李自成心情是抑郁的,因为他得知了一个消息,满清军队开过来了,将唐通军一举打散。

并且清军还进了山海关,和吴军和兵一处。

清军都是骑兵,眼前的这一片平川地带,太适合骑兵作战了。

本来吴军已是他与明兵作战以来所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况且现在又加上一个更加强劲的清军。

李自成的心理没底了,这仗究竟该怎么打?

没有等李自成进攻,吴军出关了,那里跌倒哪里爬起来,还是石河西。

我怀疑是不是吴三桂早看了风水,就认这个地方。

吴军呐喊着飞驰过河,跟打了鸡血似的,疯狂的扑向农民军。

吴三桂亲自在阵后督战,他的大将吴国贵提刀跃马,身先陷阵。

所有的赌本都押上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农民军毫不示弱,奋勇进击,前者死,后者继进,以优势兵力对吴军实行三面包围。吴军拼力反击,东西驰突。

农民军的号旗左指,迅即进围;吴军向右突,农民军的号旗向右指,再进围,吴三桂再冲开……如此反复,“阵数十交,围开复合”,不知凡几!

正当吴军与农民军“酣战”,难解难分之时,多尔衮才进入山海关城,听得西边喊杀声震耳,金鼓大作,惊天动地,风助喊杀与鼓声,直震百里,战场上的“飞丸乱射”,有的已散落到城内数里的庙堂附近。

多尔衮召集诸王贝勒、贝子及出征的诸大臣,告诫:“你们不能越伍躁进,此兵(指农民军)不可轻击,须各努力,破此,大业就会成功。”

接着,他开始部署兵力:清将士向海的方向鳞次布列,预备冲击农民军的阵尾。

部署完毕,清军待命。多尔衮继续观阵,寻找战机。

多尔衮的祖宗十八代都不知道被吴三桂问候了多少便,还在静等战机。

战斗已持续到中午,吴军激战半日,已筋疲力尽,眼看支持不住了。

多尔衮突然下令突击,蓄锐待战的清军闻令,如弦上之箭,飞也似地冲了出去。三吹角,三声呐喊,以正白旗骑兵为先锋,数万铁骑从吴军的右侧插入。

惯于骑射的清兵,还未近身先射出了一批箭矢,像飞蝗一样密集地射向农民军,锐不可当。

李自成满清的白旗军已冲破农民军阵势,下令后军迎击。可是,农民军也已鏖战半日,处于疲惫状态,加之损伤不少,战斗力急剧下降。而清军铁骑正以旺盛的锐气,勇猛冲锋,其势如“风卷潮涌”,铁骑所至,无不披靡。

此时还有更不利的因素困扰着农民军,那是一阵风。

一阵恶风,自北向南吹来,恶风卷起尘沙,很影响面向北冲锋的农民军。

我们这个地方的三月是属于多风的季节,往往有很大的卷着沙尘的风,现今称之为沙尘暴,每年总有那么几次。

但四月的风很少,特别是在四月末,但很多史料上都记载了有风,那么我姑且也这么写了吧。

但我不信,即使有风,也没有那么大,我怀疑都是后来清朝的皇帝故意渲染的,假借神风来强调“君权神受”。

农民军的兵种主要是步兵,步兵与骑兵对砍,能胜利了就进吉尼斯世界纪录,——古今鲜有战例。

即使没有那样的一阵风,农民军也注定失败了。

因为有一个不等式完全可以明问题,以前农民军打不过洪承畴领导的明军,洪承畴的十三万军都败在清军手下,所以农民军和清军过招,那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和清朝有个约会 最新章节第一百零八章,网址:https://www.tden.net/71/7142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