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交锋(1/2)

作品:《逍遥侯

谢昌镜顶风作案,在国丧期间,挟伎作乐的丑陋行动,仿佛断了线的鹞子似的,眨个眼的工夫,便传遍了全部开封城。

范质很快得知了消息,不由大为震怒,先帝待他恩重如山,却不料,根本不算是亲戚的谢昌镜,竟然如此胆大包天,肆意妄为,简直是叔叔可忍,婶子不可忍!

问题是,范质冷静下来之后,颇有些有所顾忌之感。

谢昌镜的妹妹,确实是范家三公子的小妾,美其名曰:贵妾。

市井间舆论的风向,也都是通过斥责谢昌镜,把矛头指向了范家。

在这先帝刚刚驾崩之时,新君立足未稳之机,范质颇为顾虑他自己的威信。

连自家的准亲戚都保不住,范质还怎么统领全部政事堂呢?这的确是个问题。

更大的问题是,此案落在了李中易的手上,范质自问,就算是他亲身出面,姓李也不见得会买他的帐。

所以,事情大条了,棘手之极!

就在范质还没想好对策的时候,符太后派内侍过来,问范质:“禀范相公,太后娘娘问您,谢昌镜之事,可是事实?”

范质一时间无言以对,好在此公头脑极其机动,眨眼间,便把重任推向了李中易的怀∞,..中,“请回禀太后娘娘,开封府尚未报告到政事堂,老夫只闻风声,暂时不知详情。”

内侍走后,范质仰面朝天,坐倒在椅子上。假如他不是儒生,假如他不是进士。假如他不是首相,直接处理了谢昌镜。也就完事了。

问题是,谢昌镜已经落进了李中易的手上,就怕李中易用上特别的手段,让谢昌镜供认了不该认帐的大麻烦啊。

范质凝神仔细的一想,固然感到脑仁疼,心里却不由对李中易,暗感佩服!

按照道理来说,开封府蓝本没有资格抓捕一位伯爵,可问题是。机会太过敏感了,先帝的国丧还没有过呢。

更重要的是,李中易人赃俱获,范质假如行文下往,请求提人,李某人有可能答应么?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李中易答应了,他就不会俺出拖字诀么?

等公文官司打完,黄花菜也就全凉了。范质这个老宰相,岂能不知道这里边的厉害?

此等臭翻京城的大事,李中易拖得起,他范质尽对拖不起呀!

只要是拖下往了。一旦李中易和王溥、李谷这两个最大政敌联上了手,范质已经预感到了,其中的严重成果。令人不敢深想。

怎么办呢?范质左思右想,很快作出决断。必须暂时和李中易达成让步。

玩政治的人,都必须知道审时度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尽不可意气用事。

范质冷静的想定之后,马上唤来亲信世仆,让他偷偷的往开封府衙,给右厅推官带个口信。

真论起来,范质做首相六年,为重臣四年,当权近十年,在全部帝国文官系统内部,布满了他的明暗权势。

就在范质做出决断的同时,王溥的信使,已经登堂进了开封府衙。

来人是王溥的小舅子,他带来的是王溥的口信,并无书信。李中易也颇可以懂得,这么大的事,谁敢留下痛处?

不过,来人也明智的出示了王溥在政事堂内,经常把玩的一柄玉制镇尺。这柄镇尺,李中易曾经见过不下几十回,自然不可能看错,这确实是王溥的信物。

王溥给出了承诺,只要共同搞臭范质,以后的兵事就回李中易管辖。

李中易不动声色的看着王溥的小舅子,他心想,王溥本就是个没实权的,他有什么资格作出这种承诺?

想回想,李中易由于另有打算,也就没点穿王溥开出的,不过是张空头支票罢了。

不过,王溥的提议,倒是有些吸引力的,只要干翻了范质,政事堂内的相公们,就都有了出头的机会。

李中易想得更多的是,实在,以符太后对他的恶感,即使范质垮了台,他李某人也不可能顺利的登上首相的宝座。

搪塞过了王溥的来使,李琼居然也派人来了,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李安国这个小纨绔。

李安国进门后,就笑嘻嘻的凑到李中易的跟前,小声说:“我的爷,您的胆子可真粗的呀?”

李中易知道李安国指的是什么,他主动出手,抓了范家罩着的谢昌镜,即是是亲手捋了范质的虎须。

这年头,不管私下里有无恩怨,李中易办的这件事,范质连个屁都不敢公然放半个。

先帝刚刚驾崩,目前乃是国丧重孝期间,谢昌镜狗胆包天,公然挟伎寻欢作乐,自己作逝世,谁敢公然救他,难道不怕被士林的口水淹逝世么?

李中易端起茶盏,笑看着李安国,说:“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李安国见四周只有彩娇和李云潇,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我的爷,家祖说了,您这么一捅,实在是贤明之极,可想而知,便宜要大占啊。”

李中易眯起两眼,故意装傻的问李安国:“令祖这是何意?”

李安国撇配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逍遥侯 最新章节第538章 交锋,网址:https://www.tden.net/57/57405/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