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两相斗法(1/2)

作品:《逍遥侯

“无咎老弟,老夫听说,令尊亲身出手,治好了一个已经断气的病患?嗯,老弟你的祖传医术,果然高超。”

进进正题之前的冷暄,刚刚开端,范质的切进点,就令李中易品味出,一丝难以明言的怪味。

自从李中易回顺了大周之后,他的父亲李达和,由于不想耽误儿子的前途,也就一直没有进仕。

不管,李中易是征高丽,还是拓西北,乃至当上开封知府事,李达和一直按照他自己的本心,在自家创办的医馆内悬壶济世。

靠真本事吃饭的人,自然也很轻易博得外人的尊重,而且,李达和的收费也异常之公道。

所以,李家医馆内,经常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慕名而来的患者,多如牛毛。

只是,区区小事,竟然从首相的嘴里说出,就由不得李中易不沉思。

李中易略微一想,也就明确了范质的意图:堂堂朝廷副相的亲身老父,竟然抛头露面,从事仅高于贱业的医道,成何体统?

儒家思想,固然有很多闪光点,可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推重以官为师的伦理,的确是糟粕中的糟粕!

儒门弟子,一脉相承的重农抑商,鄙弃专业技巧职员的思想逻辑。一直是无法铲除的顽疾。

李中易毕竟是现代人的灵魂,在他看来。父亲李达和靠自己辛苦的双手,行医救生。既赚了良心钱,又打发了无聊的养须生活,可谓是一举数得的大好事。

“范公,家父为了在下这个不孝之子,舍了进仕的机会,父恩难报呐。”李中易说到这里,话锋一转,“百善孝为先,家父既然愿为天下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善行。在下也不敢不顺着他老人家的心意啊。”

一直肃立一旁的杨炯,听了李中易的诡辩之词,心里很不爽!

范质借着宰臣的尊玉体面说事,李中易端出来的却是孝道,孰轻孰重,一时间,杨炯自己都难以分辨的明确明确。

范质仿佛早就料到李中易会有此反响一般,他抚须轻声笑道:“无咎老弟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孝子,老夫佩服之极。近日。陛下已经应允,新设广济局,主持向民间发放成药之事务,以老夫观之。令尊倒是合适的广济令人选。”

李中易的眼眸微微一闪,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此前从未听说过。朝廷要增设所谓广济局的事情。

由此可见,这个说法应当是范质针对李中易的推托之词。临时起意的成果。

范质是柴荣的亲信,又是当朝首相。以他的身份,向柴荣建议新设立一个花钱未几,名声还很好,又无关权利分配的医疗机构,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话虽如此,李中易却也感受到了,来自于范质的善意。

在哪个山头,就必须唱哪支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李中易如今的身份,已是响当当的朝廷执政(参知政事的另一通俗说法),老父亲却在外面行医赚钱,传将出往,确实会对李中易在儒门士林之中的风评,大有侵害!

就本质而言,范质的提点,以及体贴的安排,确实是一番好意。

面对范质的好意,和隐约的收买,李中易不需要太多的衡量,很多就给出了答案,“在下替家父多谢范相玉成。”起身拱手为礼。

经过五代的战乱和动荡,有能力一直读书的人家,确实少之又少。

知识就是气力!物以稀为贵!

俗话说得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指的就是通读史籍和名人游记之后,读书人的眼界,也就随之高出不少。

读书人要想转变命运,只能靠做官,千里做官有三个目标,一是做更大的官,二是捞钱捞田,在上述基础之上,假如能够为老百姓做点实事,那么,宦海生活也就算是完满了。

基于现实社会的群众基础,同样是行医,李达和假如就任朝廷的广济令,其性质则和在民间做郎中,迥然不同,有如天壤之别。

李中易刚进政事堂,就遇上了范质的下马威,以及递过来的香甜糖果,此公深得大棒捏在手,说话要客气的精华,不愧是本朝的一代名相。

解决了李达和的问题之后,范质笑眯眯的看着李中易,忽然问他:“无咎老弟,你如今已是朝廷副相,却尚未大婚,只怕是家里的门坎都要被人踏破了吧?”

范质不是一般人,就算是有八卦之心,也不至于在政事堂内,公然调侃他的副手。

所以,李中易立即进步了警惕,警惕谨慎的答复说:“不瞒范相公,在下的老父亲,早年替在下定了一门亲事,只等女方及竿之后,就娶之过门。”

“哦,可是南唐司徒周宗之次女?”范质居然知道得如此明确,李中易越发不敢大意。

李中易淡淡的说:“南唐李氏昏弱,岂能与我大周英主相提并论?天授南唐与我大周,待到机会成熟之后,陛下必定挥师南下,带领我等,一统万里河山。”

伺候在一旁的杨炯,用力的眨了眨眼,他心想,好一个滑头的李无咎啊!

范质的意思实在已经若隐若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逍遥侯 最新章节第391章 两相斗法,网址:https://www.tden.net/57/57405/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