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办案(1/2)

作品:《逍遥侯

“府君,以小人之见,纵火之物,很可能用上了线香,引燃沾有猪油、牛油、羊油之物,在延迟起火时间的同时,贼子方有及时逃窜的工夫。”王晓同不愧是专业的防火专家,分析得头头是道。

李中易频频点头,王晓同说的一点没错,纵火犯除非是傻瓜蛋,才会亲身点起火头之后,再往外面跑路。

失火的时间是在深夜,这时的开封府衙,除了巡逻的军卒之外,也就是当值的佐贰官在办事厅内值夜。

由此,完整可以推断出,纵火之人乃是有预谋,有打算的故意之举。

这么一来,也就从证据上,坐实了户曹皂役吴小乙,拥有重大的作案嫌疑。

看罢失火的现场之后,李中易领着刘金山和王晓同,回到了开封府衙的二堂,也就是李中易日常的办公地点。

全部开封府衙,属于李中易才有资格应用的公堂,一共有三个,即大堂、二堂和三堂。

大堂是审理重大案件或是迎接诏书的处所,二堂是李中易不升堂理事的时候,日常的办公场合,三堂则是会见朝中重臣的处所。

处所官的职责,首先安民,安民之道,首先息讼。

周承唐制,有“农忙止讼”的规矩,也就是每年○≯,..的十月至第二年的仲春,除了谋反、叛逆、盗贼以及人命重案之外,各地官府不得吸收和审理民间的民事诉状。

但是,开封府因其重要性,又是权贵云集的地界。各种纠纷不断。所以,特定了专门的“词诉日”。每逢初三、十三、二十三,李中易都要亲身升堂问案。

至于初六、十六、二十六。初九、十九、二十九,这六天时间,一般情况下,均由开封府衙左厅判官,接民事状纸,审理案件。

李中易刚刚坐稳,就听元随来报,蔡章标在外面求见。

蔡章标快步走进厅内,一边行礼。一边禀报说:“回端明公的话,派往捉拿吴小乙的兵马赶到的时候,吴家已经人往楼空。下边的人不敢马虎大意,经过仔细的搜查之后,银钱之类的细软也都不见了。”

李中易沉吟片刻,淡淡的说:“既然蔡军巡说没有,那就没有喽。”

蔡章标品出李中易话中有话,心头猛的一沉,他立即意识到。不好,李中易恐怕已经知道了,官府抓人的种种陋习!

李中易回京之前,曾任灵州刺史。蔡章标是知道的,只是,现在已是懊悔莫及。

既然。李中易做过外任处所官,那么。官府捉人抄家的猫腻,他就很有可能知情。

李中易仿佛没看出蔡章标的为难一般。淡淡的说:“传我的话,从今往后,一切缉获物都要先回公中,再照功行赏。”

李中易在立下新规矩的时候,并没有追究有些人在抄家的时候,手脚不干净的问题,蔡章标不由暗暗松了口吻。

“喏。”按照蔡章标的懂得,李中易当场立下新规矩,就即是变相发出警告:下不为例!

人治的社会,法治必定很不健全,官员们,尤其是主官的手上,控制着宏大的自由裁量权。

李中易点明问题的所在,显然是警告蔡章标,他不想追究下边人黑钱的事,并不意味着,他不知道其中的猫腻。

本来就是人治泛滥的时代,一朝天子一朝臣,人往政息,都属于常态!

法治精力固然没有,也不可能有,但是,李中易这个新官上任之后,要想顺利的施政,没有定下新规矩,也是不行的!

刘金山固然坐在一旁,没有吱声,他的心里却一直暗暗庆幸不已,幸好已经投奔了李中易。

和如此精明强悍,又实权在握的顶头上司一直作对下往,他刘金山恐怕要倒大霉啊!

恫吓住了蔡章标之后,李中易接着问他:“吴小乙家里有几口人?”

“这个……”蔡章标仔细的想明确之后,这才警惕翼翼的答复说,“据坊长所言,吴小乙的爷娘逝世得很早。前年,他屋里头的也逝世了,只留下一个独子,也没听说他续娶的事。由于,吴小乙早年穷困潦倒,亲戚之间也早早的断了往来。”

李中易手里捧着茶盏,默默的倾听蔡章标的先容,心里却在仔细的打算。

这吴小乙的父母双亡,老婆前年也逝世了,一直没有娶继室,膝下只有一个独子,亲戚们嫌贫爱富,早就断尽了关系。

这吴小乙的家庭关系倒是相对简略,除了独子之外,也没有太多的拖累。

嘿嘿,背后的某些人,还真是好算计呐!

李中易想到这里,心里大致有了谱,这个吴小乙多半已经被人给灭了口!

要知道,这吴小乙假如还活着,对于在幕后教唆他纵火的人来说,将是足以致命的宏大要挟。

实在,李中易安排蔡章标的手下,往捉拿吴小乙,他的心里已经早有预感,吴小乙被灭口,尽对是大概率事件。

“刘判,立即命人画影图形,向各个州县发出海捕公文,悬赏五百贯钱,捉拿吴小乙。”李中易明明猜到了吴小乙的结局,可是,在没有证据之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逍遥侯 最新章节第344章 办案,网址:https://www.tden.net/57/57405/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