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李都监(1/2)

作品:《逍遥侯

“无咎?”柴荣没等来李中易的谢恩,于是,扭头盯在他的脸上。

李中易的背心立即见汗,假如他的答复出了纰漏,只怕是再也出不往这座御花园了。

“臣妹尚年幼……”李中易刚想推托,却被柴荣摆手打断,“有符氏亲身带在身边教养,你难道还不放心么?”

柴荣脸上的笑脸愈来愈盛,李中易心知,假如持续搪塞下往,他们全家老小的脑袋,恐怕就都要搬家了。

“臣叩谢天恩。”李中易暗暗一叹,亲妹妹呀,做哥哥的也是没了措施。

实际上,这是观念上的一种冲突。柴荣这么做,在古人看来,尽对是一种无以复加的恩宠。

可是,李中易却是现代人的灵魂,鸡同鸭讲,根本吵不到一块儿往。

柴荣虽是一代雄主,毕竟无法看透李中易的心坎,见李中易“欣然”吸收了他的一番好意,就说:“你陪朕四处走走。”

当下,柴荣起身,朝湖心亭外走往,李中易亦步亦趋的跟在他的身后。

柴荣走到湖畔的一株柳树旁边,不经意的说:“有人一直劝朕杀了你。”

李中易做梦都没有想到,柴荣的思维竟然如此跳跃,刚才还要结为干亲,现在,却吐| .[].露出浓浓的杀机。

也许,这就是恩威并施的所谓帝王心术吧?

“臣惊恐……”李中易刚刚组织起语言,想解释一番。柴荣却冷着脸,摆手说,“治世之能臣。浊世之奸雄,莽操之志,汝可知其意?”

李中易的额头已经见汗,自从曹操和王莽篡位得逞了之后,这两个小段子已经成了历代统治者心目中,最大的魔谶。

“臣……臣不过是略微有点小聪慧罢了……”李中易赶忙撇清,他和曹贼、莽贼之间的接洽。

这个大帽子一旦扣到了李中易脑袋上。全家老小都得逝世光光啊。

柴荣冷冷的扫了眼诚惶诚恐的李中易,他忽然闷哼一声,说:“你没有本事做曹操!”

李中易暗暗松了口吻。眼前的柴荣乃是一代雄主,当然知道,李中易来了大周之后,一直走的是孤臣的路线。

除了赵家兄弟和慕荣延钊之外。李中易平日里和朝中的重臣们。几乎没有任何来往。

历代帝王都是爱好纯臣,柴荣确定也不例外。所以,李中易在没有拿到大权之前,只可能把他自己包装成孤臣,以困惑柴荣。

客观的说,柴荣的战略眼力,远胜宋太祖赵老二。老柴同道亲手定下先北后南的正确决策,打得内耗之中的契丹人。一路抱头鼠窜。

假如不是柴荣病逝世在了军中,燕云十六州。很可能被大周国早早的就收进囊中。

“朕不是汉献帝,汝也做不了曹操,所以,朕要用你,而不是杀了你!”柴荣异常自负的下了决断。

李中易把头一低,心里却在想,老柴啊,假如不出意外,你最信任的赵老二,就要当曹操呢。

这时,首相范质、次相兼枢密使的王溥和次相李谷忽然一起赶到,君臣一番重新见礼。

“文素,你来说吧。”柴荣把玩着手里的玉钺,瞥了眼李中易,吩咐范质先容情况。

范质轻咳一声,说:“由于粮食已经齐备,朝廷精锐禁军正在加紧练习……”

“陛下决意编练新军。”范质瞥了眼,一直不动声色的李中易,持续先容说,“新军军号为:破虏,员额一万,共一厢两军二十个指挥。一应物质供给,及练兵方略,皆以原河池乡军的标准履行。”

李中易恍然大悟,柴荣之所以没杀他,并一直出困难考验他,敢情落脚点是在编练破虏新军上面啊!

这也是柴荣有雄主之魄力,换作一般的统治者,李中易的表现越精彩,就越轻易掉脑袋。

“朕意,以符昭信为破虏军都指挥使,李中易兼破虏军都监,不知诸公认为如何?”柴荣淡淡的抛出震转动,一石激起千层浪。

柴荣一心想北伐,破了契丹铁骑对中原政权的宏大要挟,作天下之主!

李中易擅长练兵,而且有过实战大胜后周精锐禁军的经验,而且,他还非常会捞钱、搞生产以及抓后勤。

这么一来,一代雄主和一代“妖臣”,形成了完善的联合体。

都监,就是监军,在唐朝中后期,一般由太监担负,权利大得惊人,往往可以架空统兵的大将。

五代和北宋早期,都监基础都是中高级文官或是武将,很少有宦官。李中易这个破虏军都监,远不是水浒传里,被武松所杀的张都监那种小角色可比。

具体的说,在破虏军中,统帅兵马是都指挥使符昭信的事。可是,决定军将们升迁降调的奏报定稿权却在李中易的手上。也就是说,没有李中易的签字画押,符昭信想提拔任何将领,都是不算数滴。

而且,后勤辎重的调拨大权,也在李中易的全权控制之中。

嘿嘿,这种管军的制度设计,李中易,李都监,倒还真有点“党委书记兼政委”的风范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逍遥侯 最新章节第151章 李都监,网址:https://www.tden.net/57/5740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