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比不上青州降卒,实在缺人(1/2)
作品:《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秦旦一边吃一边望着在搭建帐篷的那些俘虏对左右吩咐道:“这些幽州兵虽然比不上当年曹孟德手底下的青州降卒,但也不苛待,毕竟我江东现在是实在缺人啊!”>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也是东汉十三州之一,范围在今天山东省的东部和北部广大地区,因东方属木,木为青色,所以称为青州。>
青州黄巾军因为活不下去了,才聚众造反,他们打仗不惧生死,十分凶悍。>
青州黄巾军人多势众,流动作战,每到一地,就抢劫一空,后来进入了衮州境内。>
衮州的最高长官,是刺史刘岱。>
当时朝政混乱,有的地方改称州牧,有的地方仍然叫刺史。>
刘岱是青州东莱人,汉室宗亲,当官多年,是汉末群雄之一。>
刘岱听说黄巾来犯,心中大怒,就要出战。>
济北相鲍信劝道:“反贼有百万之众,都是凶狠之徒,不可与之交锋。我看反贼没有军用物资,跟随的家属很多,只靠抢掠供应,时间一长,势必分崩离散。”>
刘岱不听,坚持领兵出战,果然大败,刘岱也阵亡了。>
刘岱一死,衮州无主,军民人心惶惶。>
当时曹操在东郡,陈宫建议他,趁机谋取衮州。曹操不想强取,陈宫就自告奋勇前去游说。陈宫首先找到鲍信,说:“曹操是当世奇才,如果迎接他当州牧,必能保境安民。”>
曹操曾经当过济南相,政绩卓着,鲍信对他十分佩服,自然一拍即合。>
陈宫在衮州有许多朋友,大家都纷纷赞同。>
于是,鲍信带领兖州官吏,到东郡迎接曹操。>
曹操留夏侯惇镇守东郡,自己去做了兖州牧。>
陈宫为曹操谋取衮州,立下了大功。>
曹操这次当兖州牧,没有经过朝廷任命,汉献帝已经管不了了。>
曹操掌管衮州,实际上是接了一个烂摊子,前任长官战死了,他面临的处境也十分凶险,当务之急,是要剿灭黄巾军。>
可是,黄巾军人多势众,不是那么好消灭的。>
曹操与黄巾军打了几仗,不能取胜,鲍信也战死了,尸体都没有找到,曹操只好刻了一个木头人,进行安葬哭祭。>
当时,曹操兵少,黄巾军势大,又作战凶猛,占有优势,所以,人人心中害怕,恐惶不安。>
可没有想到的是,曹操却轻而易举地降服了黄巾百万之众,并选其精锐,组成了青州兵。>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些青州兵,此后始终对曹操忠心耿耿,任其驱使,曹操能很好的收服这些人,也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曹操在当地深得人心,曹操在任济南相期间,尽显能臣之才,郡内大治,百姓拥护,在青州一带名声很好,在那个朝廷黑暗、贪官污吏横行的时代,确实属于凤毛麟角。>
老百姓认为曹操是个好官,自然愿意归附他,这是曹操收服青州黄巾军的基础。>
第二,曹操利用了宗教。黄巾起义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利用“太平道”的宗教形式。>
曹操在任济南相的时候,曾经下令禁止了一些害民的宗教活动,这恰巧与“太平道”的观点相一致。因此,黄巾军视曹操为同道,愿意拥护他当首领。>
黄巾军曾经主动给曹操写过一封信,信中说:“卿过去在济南,禁止恶教,与我太平教观点相同。如今汉室将亡,太平当立,你我何不同心协力,共图大事!”。>
曹操看信后,当众怒骂。曹操见反贼称他为同道,当然要怒骂,但心里应该是高兴的。>
这是曹操能够收服黄巾军的关键所在。>
第三,曹操采取了正确的策略。曹操把三十万青壮年,编为青州军,而对其他妇女老幼,也进行了妥善安置,让他们去种田。>
由于连年战争,无主的土地很多,曹操就收归政府,然后分给他们去耕种,并提供耕牛和农具,后来,逐渐形成了屯田制度。>
青州黄巾军长期流动作战,风餐露宿,还带着老幼,觉得不是长久之计,也愿意安定下来。>
曹操为他们解决了温饱和后顾之忧,他们便对曹操感恩戴德,视曹操为恩人和救星。>
所以,青州兵从此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青州军确实比较独特,这些淳朴的山东汉子,只效忠曹操一人,也只听从曹操一个人的命令,连曹丕的帐都不买。>
曹操去世以后,跟随了他二十多年的青州兵,便“鸣鼓擅去”,一哄而散,回家种地去了!>
曹丕便写下告示,表明愿意赦免这一批青徐叛军的罪过,然后再派出手下大臣携带着酒食等以曹丕的名义去安抚这一批士兵。>
在曹丕的一系列的行动之下,这一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最新章节第五百二十九章比不上青州降卒,实在缺人,网址:https://www.tden.net/402/40266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