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卢象升的吃惊:这个战绩太假了(2/3)

作品:《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十个都不一定打得过一个,只是送菜而已。

巨大的实力差距面前。

双方根本没有正面接战,流寇大军就自行骚乱崩溃了,纷纷后退逃跑,高迎祥也没有下达硬碰硬的命令,而是带头撤退跑路,毕竟他不是无脑的莽夫。

朝廷大军这边。

“追击!”

“给我追,一个流寇都不许放过!”

“加快速度,尽量不要斩杀,把这些流寇全部抓住!要活的,四肢健全的!”

哗哗哗!

追击,疯狂的追击。

如同在开展一场超级马拉松比赛,流寇们虽丢盔卸甲,但发挥出了他们铁脚板的优势,跑的确实非常快,但他们惊讶的发现,追在后面的官军,速度同样不慢不说,而且没有跑累了就不追的意思,而是瞪着通红的双眼,再累都不放弃,有种要追到天荒地老的感觉。

发展到最后,就成了耐力上的比拼。

流寇们的跑路经验丰富,耐力也算不错,但后面朝廷追兵,不仅跟许家庄商队的队员,学会了如何打绑腿,而且还购买了高热量的压缩饼干或奶糖,有办法迅速补充能量。

“我抓到你了,不想死就束手就擒!”

王贵祥揪住一名流寇青壮的衣领,让他停顿下来,这位流寇却不甘被擒,嘶吼着进行反抗,王贵祥几个巴掌下去,用力的朝其裤裆踹了一脚,该流寇眼珠一凸,血丝密布,还是不得不束手就擒。

王贵祥从衣兜里拿出一张写有‘通州军丁字营兵士王贵祥’的字条,贴在这名手脚都被捆绑的流寇青壮身上,继续去追击一个。

……

三天。

这场疯狂的追击战,持续了足足三天。

流寇主力被追杀两百多里,被迫抛弃一切辎重、财物甚至兵器铠甲,被追的漫山遍野四散奔逃,身上却连土豆红薯都没带几个,如果这些流寇不主动投降,最多在山里熬三天,下场不是冻死,就是饿死。

至于流寇大军留在营地中的家属、裹挟百姓,人数有三四十万之多,仅仅只是为了收容这些人口,就有超过两万的官军,不得不停了下来,优先啃下这块蛋糕。

即便如此。

至十二月二日。

追击人马陆续返回后,许家庄商队统计结果显示:仅仅这几天的追击中,一共俘虏流寇青壮53652人,俘虏老弱妇孺420172人,加上前面俘获的3万多青壮和5万多老弱妇孺,流寇损失的人口总数,达到56万之巨,即便没有全军覆没,损失也至少在九成以上。

三十六营对应的三十六个首领,则有二十一个被抓,包括盟主紫金梁、左金王贺锦、老回回马守应等,因为跑得慢,落在了后面,沦为了阶下之囚。

只有闯王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革里眼贺一龙等少数首领,带着几千残余人马,勉强逃出生天,躲在某个角落不敢露头。

……

十二月四日。

带领万余天雄军的卢象升——一名肤色白皙,人很瘦,却长着一条粗壮胳膊的儒雅文人,经过数天的行军,刚刚抵达辉县,并准备通过该县境内的白陉,进入到太行山中剿灭流寇。

话说兵部九月底就下发了围剿流寇的军令,卢象升怎么到现在才行动,进军如此迟缓?

其实不是他想这么慢,而是天雄军主要是为了保护乡梓而组建的募兵,没有朝廷正规军的编制,大部分军费需要他自筹,找士绅地主们分摊,费尽无数唇舌,并清剿了大名、顺德、广平三府境内的所有山贼盗匪,见到实际的成效,这才募集到了钱粮,勉强支撑下来。

但天雄军要去打外地的流寇,保护非本地乡梓的百姓,那就没什么人愿意捐钱捐粮了,外地的流寇关本地什么事,凭什么要我们捐钱?

所以就算卢象升报国心切,在难以筹措到钱粮的情况下,只能留在大名府等待。

等到十一月中旬,朝廷把专门拨给天雄军的粮草饷银,送了过来后——这里有个插曲,朝廷承诺拨给他的钱粮是五十万,可实际到手只有三十万,卢象升本想上奏弹劾,要求严查此事,但遭到幕僚们制止,都劝他不要纠缠此事,能拿到三十万很不错了。

总之拖拖拉拉遇到各种情况,十一月二十日,卢象升终于一声令下,带着他的天雄军出发了,哪怕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也实现了日行军三十里的表现,掉队者极少,这无疑算得上强军了。

但刚抵达辉县,准备调整休养两天,再进山剿贼。

一份紧急军情送到了卢象升的手中,拆开军情信件一看,他顿时大吃了一惊:

“本帅与天津总兵王洪、蓟门总兵邓玘率三万朝廷大军,已攻破流寇营地,歼灭流寇五十余万,擒获贼首二十一名,贼首紫金梁、左金王、老回回等在列,不日便押往京城正法。”

“只剩闯王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等贼首遁走,极可能通过白陉逃脱,望贵军及时堵住出口,我方大军正在后方追击,若两头夹击,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最新章节第116章 卢象升的吃惊:这个战绩太假了,网址:https://www.tden.net/320/32056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