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宗室改制 下(1/2)

作品:《锦衣谍影

尽管林潇宸的提议再次违背了太祖高皇帝的意愿,但是违背的多了,也没有没有多大的冲击力了。

林潇宸的提议有毛病吗?没毛病!

在场的文官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只维持皇帝一系的至高地位,大明财政每年会减少一大笔的开销。按照洪武初期的规定,一个亲王每年的俸禄是五万石米,每个郡王的俸禄是六千石米。

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朱元璋下旨降低宗室的俸禄,亲王岁禄万石米、郡王岁禄二千石米、镇国将军岁禄千石米、辅国将军岁禄八百石米、奉国将军岁禄六百石米、镇国中尉岁禄四百石米、辅国中尉岁禄三百石米、奉国中尉岁禄二百石米,这是宗室男性的俸禄。

宗室里面还有女性呢,还有皇亲国戚呢!

大明的公主及驸马都尉,每年的俸禄二千石,郡主及仪宾每年俸禄八百石、县主及仪宾年俸禄六百石、郡君及仪宾年俸禄四百石、县君及仪宾年俸禄三百石、乡君及仪宾年俸禄二百石米。

由此可见,只要出生在老朱家,绝对是衣食无忧,这只是俸禄,还没有计算逢年过节的赏赐呢,还没有算他们自己田产的收入呢!

“臣以为首辅大人的办法切合实际,皇上嫡系血脉的身份高贵,本来就应该和其他的宗室子弟拉开差距,体现为君者的绝对权威,旁支和远支宗族,怎能和皇上的嫡系血脉是一个待遇?”永乐皇帝的嫡系金忠站出来说道。

顺便说说大明公爵、侯爵和伯爵的收入,他们虽然有爵位,但是却没有封邑,主要收入就是俸禄。

洪武年间的公爵,最高一等的是魏国公徐达,年俸能够达到五千石米,永乐朝只有林潇宸才有这样的待遇。

次一等的是李善长,年俸四千石,永乐朝没有这一档的。再往下是三千石米以上,曾经的大将军蓝玉就属于第三等,目前永乐朝的朱能、张玉和丘福,也能够到这一档。

第四等是年俸三千石米待遇,凡是获封世袭国公的,基本都是这样的档次,第五等是后续永乐朝的一些国公,有的还不到两千石米。

大明朝的侯爵,基本定在年俸禄一千五百石米,低于郡王高于镇国将军,而伯爵则大体稳定在年俸禄一千石米,与镇国将军相当。

“对秦王府的处理办法,朕以为还是妥当的,就照此拟旨,宗室待遇方面的办法,等回到京师再做决定也不迟。”朱棣点点头说道。

他也觉得有点牙疼,自己未来子孙的待遇被拔高了,可是老朱家子孙旁支的待遇就要降低了很多,估计这个新办法一公布,朱家的人就要向他叫苦了,说不定连两个儿子汉王和赵王也会跳脚。

当然,不管宗室的待遇再怎么降低,也要比一般的官员高很多,加上逢年过节的赏赐,不至于过得太差。

随着他们的爵位不断下降,削藩的目的就达到了,他也不用再为这个事情发愁,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再议,这就是朱棣同意了林潇宸的建议,瞧瞧这样的宠信程度,在场的人没有不羡慕的。可问题是,他们谁敢提出这样的建议,得罪整个大明的老朱家宗族?

朱棣一道旨意,充分显示出天家无情的特质,整个秦王府和五个郡王府,被如狼似虎的锦衣卫给包围了,别的郡王只是被朝廷削掉爵位,还不算是如何的惊恐,而秦王府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亲自出马。

他带人盯着朱尚炳用白绫吊死,然后验尸确认,接着把尸体装入事先准备好的棺椁放置于牛车之上,锦衣卫开始抄家,总要把“证据”带到随行文武官员的面前展示一番。

这件事的真假并不重要,没人愿意为臭名昭著的秦王府说话,这是老朱家的内部事务,哪怕所谓的龙床、龙椅看起来油漆未干,也没有人敢说什么。

朱尚炳的两个儿子此刻年龄尚幼,连走路都勉强,被哭天喊地的王府女眷抱着离开王府,与其他几个郡王府的人汇合,由大批锦衣卫“护送”着,秦王府一系的成员,全部被贬到了中都凤阳为老朱家守祖陵。

队伍从西安出发,一路不做停留,朱棣有旨意,此次巡视西域,沿途的地方官无须布置迎驾,避免劳民伤财。

从中卫渡过黄河,连庆王和肃王也没有召见,五月初的时候经过玉门关,直接到了瓜州大营,队伍才停下来修整几天,因为从这里就要更换骆驼了。

“朕在京师的时候,就曾经想象过骆驼军团的规模和场景,还是不如自己亲眼看一看,朕此生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骆驼,只能用壮观二字形容!”朱棣笑着说道。

他带着文官武将来到大营外面,河边的空地上有数万匹骆驼,一眼看不到边,这也是林潇宸引以为傲,能够支撑西域发展的关键性力量。

没有骆驼军团强大的运输能力,大明对西域的统治就要遇到大问题,承担了内地和西域之间,甚至是大明和西方国家的贸易桥梁。没有这么多的骆驼,内地的物资难以输送到西域,西方的物产也运不到内地。

“皇上,这次巡视的计划作如下安排,我们从瓜州营地出发先到哈密进行视察,再到吐鲁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锦衣谍影 最新章节第四百七十九章 宗室改制 下,网址:https://www.tden.net/319/319614/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