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指点迷津(1/3)

作品:《扬锋汉起

第二百四十九章指点迷津

商队由河内郡过上党郡、开乡、太原郡、新兴郡、雁门郡,最后前往魏都平城。

这条路的前段杨安玄当年曾走过,旧地重游不禁感慨万千,比起五年前平静了许多,官道之上商旅不断,不时能看到僧人和道士走过。

从齐晖嘴中得知魏国夺取中山城后,鼓励胡汉共处,并仿造汉制推选了一系列改革,鼓励农耕、建立官制、招收学员、广索书籍,治内相比燕国统治时更为安宁。

杨安玄想起当初过五龙口时带队的宗提向山上的贼人送礼,笑问道:「齐管事,再过两天就过五龙口了,山上的贼人可还在。」

齐晖诧异地看了一眼杨安玄,道:「郎君可是曾来过,怎么会知道五龙口有山贼?不过,这伙贼人已经被魏国官府剿灭了。」

杨安玄化名齐玄,带着张锋扮成商队护卫,跟随在齐晖身边。

想起入山前曾跟着氐汉索檀到苏家堡补给,杨安玄又问道:「愚记得五龙口前有个苏家堡可以补给,现在可还在?」

齐晖已能确定这位杨侯确实曾经到过魏国,苏家堡的位置较偏,只有常走这条商路的人才知晓它的存在。

「苏家堡还在,咱们经过时正要补给食物」,齐晖笑道:「郎君在苏家堡可有熟人?」

杨安玄摇摇头,当年他跟索檀前去苏家堡,见过少堡主苏致,两人并未交谈,这位苏少堡主估计不认识自己。

齐晖继续道:「不过如今补给不用再前往苏家堡了,自打五龙山的贼人被剿,山下便多了处集镇,苏家在那里开了几家客栈,只要跟客栈打声招呼,苏家自会派人送上门来。」

一路行来,杨安玄发现不少城池、关卡在魏燕交战中损毁,官道两侧出现了不少村镇,多是茅屋版筑的土墙屋,时常能看到穹庐毡帐立于草原之上,是放牧的牧民。

杨安玄将所见记于心中,到了晚间有空便在随身所带的纸图上添绘记录,说不定什么时候能用上。

在五龙口住进苏家开的客栈,齐晖是老客,店掌柜十分热情,杨安玄问了问粟米的价格,每石二百钱,不过咸肉比晋国便宜。

五龙口是南北沟通的要道,果然不见了贼人,看着山间熙熙攘攘的车队、人流,杨安玄暗暗心惊,难怪魏国最终能统一北方,往来商旅彰帝显着帝国勃勃的生机。

五月二十八日,商队终于来到魏都平城。

天兴元年(398年)七月,魏皇拓跋珪迁都平城,建造宫城。平城分为宫城、外城和郭城三部分,宫城在北,南面为外城和郭城。

拓跋珪仿照洛阳和长安的建设,以太极殿为中心,修建了西宫、北宫、天文殿、中天殿、紫极殿、昭阳殿、云母堂、金华堂、太庙、玄武楼、凉风观以及西武库等建筑。

为解决平城的饮水问题,拓跋珪发役五万凿渠引武川水注入苑中,又挖掘出三条沟,流经宫城内外。

商队从广阳门进入平城,这些天齐晖发现杨安玄对地势十分感兴趣,主动介绍道:「平城方圆四十余里,仿照洛阳设十二城门。不过也有不同之处,魏皇在城外设鹿苑,专供狩猎之用。」

进入城中,杨安玄发现外城筑墙为坊,坊中开巷,建制仿佛唐时的长安城。

齐晖熟练地领着商队穿坊过巷,杨安玄发现这些坊巷大的有五六百户人家,小的也近百户,住着人家,井然有序。

坊间无市,除了小商贩挑担、挎篮叫卖外,坊间并没有商铺。商铺集中在东西两市,齐家商铺位于东市内。

齐家的顺义铺在平城是大商铺,杨安玄见铺门前停着数辆马车,进出的人不断,看来生意不错。

商队拐进侧巷中,

早有伙计迎在那里,帮忙卸货。齐晖指着装彩瓷的几个木箱道:「这几箱东西放到仆的住处去,里面是瓷器,小心别磕了。」

前铺后宅,后宅有两进,二十多间房屋,齐晖将杨安玄安置到一明一暗的住处,便告辞前去打点货物了。

第二天,齐晖带了一套六件彩瓷碗前去给贺夫人(1)送礼,杨安玄带了张锋出来逛平城。

平城作为魏都,八方来客,各族混杂,衣着服饰各异,杨安玄身上的汉制长袍并不出奇。

郭城规划出里坊、寺观、市廛、园林等处,杨安玄对平城的建筑很感兴趣,记得看过一本古籍中记载平城的郭城内有「基架博敞,为天下第一」的永安寺,当即带着张锋前去游览。

拓跋珪既信佛又信道,与魏、秦征战对和尚、道士都秋毫无犯,定都平城时专门下诏营建佛寺,以便「令信向之徒,有所居止」。

同时,拓跋珪崇尚道术,经常诵咏《道德经》,在朝中设仙人博士,设仙坊为其煮炼百药,意图长生不死。

永安寺殿宇巍峨,古朴壮观,前来烧香的信众比起建康城中的瓦棺寺还要多,各族服饰的人都有。

看着那些虔诚叩拜的信众,杨安玄心中有个模糊的想法,善用宗教信仰应该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扬锋汉起 最新章节第二百四十九章指点迷津,网址:https://www.tden.net/317/31761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