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金融时报》和世界500强(2/3)

作品:《首富天王

对张俊的态度,跟对霍英冬的态度,简直截然相反。

英国反而更加迫切的拉拢张俊。

张俊投桃报李,也算安慰一下英国,便加大了在英国的投资:收购《泰晤士报》和《金融时报》。

《泰晤士报》是英国一张综合性全国发行的日报,也是对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挥着巨大影响力的报纸。不过发展至今,《泰晤士报》已经不堪重负,亏损严重。如果张俊不去收购,那么到了1981年,《泰晤士报》就会被新闻集团的鲁伯特·默多克以1200万英镑收购了。2

至于如何让《泰晤士报》扭转盈亏,张俊还是很有信心的,一方面来自于他这么多年做传媒的丰富经验,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前世他所看到了新闻集团对《泰晤士报》所做出的那些改革。

其实报纸想要出彩,内容是关键,报纸要力求新颖,注意寻找严肃性和可读性之间的平衡,采用彩色报纸和大幅度彩色照片。而这些东西也是香港日报集团在整个亚洲的制胜法宝,套用于欧洲也是可行的。

《金融时报》则是英国最大的世界著名的国际性金融媒体,旗下还拥有50%的《经济学人》杂志。

投资英国报纸行业,主要是为了控制舆论,不要让英国对张俊抱有太大敌意。

至于宝岛方面,也是色厉内荏,表面上威胁,却又不敢做出实质性的举动。

不仅仅因为张俊在宝岛也有很大投资,主要是一旦张俊的产业在宝岛被封杀,这事情可能会闹到国际上,严重印象宝岛的招商引资。

张俊名动全球,才华举世无双,富可敌国,宝岛也不想得罪,便派人过来委婉告诉张俊,只要他不投资大陆,宝岛愿意给予更加优惠的条件。

此时的宝岛,已经有“四小龙”之称,经济发展迅速,内地人连茶叶蛋都吃不起的时候,他们已经能大鱼大肉了。

一般人的选择,多半会站在宝岛那边。

但是张俊熟知未来发展趋势,自然是知道如何选择。

当然了,他也不愿意得罪宝岛,毕竟宝岛的市场也不小。

张俊最近比较头痛这些事,不过这些事其实都不算什么,影响不到他的决定。

宝岛如果开出的条件比较好,他也会到宝岛投资。

张俊心里很清楚,自1973年第一次能源危机爆发之后,宝岛的经济便面临转型的问题,而转型的方向只能是发展高科技。经过多年的探索,宝岛终于决定建立一个科学工业园区。

新竹科技园区于1976年开始筹建,是宝岛第一个科技园,号称是“宝岛硅谷”。不过园区发展之初,拿不出可以撑场面的科技巨头!而张俊名下的传奇科技原本是宝岛的第一个目标,然而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还没等他们行动起来,张俊却开始在大陆疯狂投资建厂,这让宝岛后悔自己出手慢了,竟让大陆捷足先登。

“张俊,你要是到我们新竹科技园投资,5年免征营利事业所得税,我们的土地虽然只租不卖,但是价格非常便宜,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新竹科技园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说话的男子叫周申,是新竹科技园的招商负责人。

他在张俊面前详细地介绍了新竹科技园的一切优惠政策。

张俊听完,也不得不感慨,宝岛转型发展高科技的决心还真的挺强。

他仔细沉下心仔细考虑着,心中满是纠结啊!

如果在宝岛投资,他能确定,他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成功率会高很多。

美国和欧洲制裁大陆,却又拉拢宝岛,很多科技产品没有对宝岛做出限制。

这就导致了,宝岛能够诞生出台积电这样的科技含量极高的公司。

而大陆呢,先进的光刻机都买不到,再加上其他种种限制。

大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可谓是步履维艰。

张俊想了想,他现在已经不缺钱了,就想干点有挑战性的事情。

不过宝岛方面也不能得罪。

考虑再三,决定在宝岛新竹科技园投资建立一个研发中心和几家工厂。

研发中心正好可以吸纳宝岛的人才,不至于流失到其他企业当中去。

至于工厂,今后再考虑,工厂建立后,产品直接卖给宝岛人。至于对外出售的产品,张俊更愿意是让大陆那边的工厂来代工。

大陆越繁荣富强繁,世界华人的归属感才会越高!

周申虽然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不过张俊却答应在新竹科技园建立研发中心,也令他满意了。

有了张俊这个招牌,接下来的招商引资就比较容易了。

……

一段时间过去,随着投资一点点到位,张俊跟英国和宝岛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的缓和。

香港日报集团成功收购了《泰晤士报》,仅花了1050万英镑。而在收购《金融时报》时却遇到了阻碍,《金融时报》的母公司是培根集团,属于英国教育集团巨头,想要从它手里夺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首富天王 最新章节第194章 《金融时报》和世界500强,网址:https://www.tden.net/316/316209/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