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皆大欢喜(1/2)

作品:《我的眼睛能鉴定万物

所以,制作转瓶的代价十分大,往往是"百里挑一"。

沈世杰爱不惜手,可后面的还没看,只好先放下,将暂时将目光转向那些字画。

6幅字画,竟然有五幅都是明代的,一幅清末画家任颐(任伯年)的作品。

任颐的绘画发韌于民间艺术,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能。重视写生,又融汇诸家法,并吸取水彩色调之长,勾皴点染,格调清新。

他对近现代花鸟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眼前的这幅,就是一幅花鸟画,画上是一丛牡丹花,非常传神,让沈世杰有点犹豫了。

"柳姐,我挑两件可以吗?"他回过头,小心翼翼地问道,有点卑微。

"呵呵!”

两个字,已经表明了态度。

其实,柳如烟也紧张起来。通过观察,她发现叶君也看好这幅画。而刚刚,叶君虽然及时收话,可也表明他对那个转心瓶的喜爱。

所以不管沈世杰挑哪件,似乎都是好宝物呀!

科特同样紧张,他想知道,自己的这些宝物,叶君他们能给多少钱。

"我决定了,就要这幅画。"说完,沈世杰还不舍地朝那件转心瓶看去。

柳如烟这才问叶君:"那幅画…”

叶君看了一会,说道:?确实是任伯年的作品,这幅牡丹花,估计是他晚年的作品,水平很高,估价八百万起吧!"

他给出的估价已经很照顾沈世杰了。

任伯年的作品,最贵的就是《华祝三多图》,拍出166亿的天价,过千万的作品同样不少。

徐悲鸿说他是仇十洲之后,中国画家第一人,并为他作了评传。王雪涛说他用色非常讲究,尤其是用粉,近百年来没有一个及得过他。英国《画家》杂志认为:任伯年的艺术造诣与西方梵高相若,在19世纪中为最具有创造性的宗师。

沈世杰早就跟叶君形成了默契,一听叶哥这话,便知道价值还远不止于此。

因此,他连忙跟科特说道:"科特兄弟,八百五十万人民币转给我,怎么样?”

科特立即点头:“没问题!"

都不带犹豫的,叶君等人知道,这幅画在西方,肯定被估价低了。

事实上,这幅画当时鉴定机构只给五十万欧元而已。

而现在,沈世杰给八百五十万人民币,一百多万欧元。那还犹豫什么,肯定卖呀!

柳如烟暗道可惜,但之前话都说出去,收不回来。

沈世杰连拍了十多张照片,发给李叔。不用说,又是跟李叔炫耀的。

远在羊城的李叔,看到那臭小子拍来的照片,眼珠子都瞪大。

任伯年的花鸟画,而且还是晚年时期的高水准作品,八百五十万就拿到手啦?他忍不住后悔了,也应该跟着去溜达、溜达的。

接下来,叶君开始对剩余的古董逐一估价。

清乾隆粉彩"年年有鱼"转心瓶的估价最高,足足一千万五百万人民币,让科特很满要知道,这转心瓶当时的估价只有八十万欧元,还不到叶君给的一半。这回,他真心觉得,欧洲的那帮鉴定师混蛋,单纯就是想要捡漏吧?

他不知道,叶君其实也在捡漏,只是吃相比较好看而已。

为了放长线钓大鱼,叶君只好开价高一点,总得让人家吃点甜头。开价低的话,人家还不如在欧洲转手呢!

紧接着,就是一幅八大山人的《寒鸦图》,画面只有寥寥的几笔,看上去很简约,可意境非凡。

其实,这幅画说是清代的也行。

八大山人原名叫朱育,是明代皇家遗族,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明末清初的人,中国画一代宗师。

明朝灭亡后,朱登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

他最贵的画,同样过亿,超千万的作品不下二十幅,比大家熟悉的唐伯虎牛逼多了。

叶君给出估价800万人民币,拍卖的话,这幅《寒鸦图》恐怕不会低于一千五百万。

17件古董,一共估价3260万人民币,绝对是大手笔。加上前面那件青铜義,以及沈世杰挑走的那幅牡丹花,四千多万人民币。

科特狂喜,这么大的一笔收入,足够他好好享受相当长一段时间了。

"还有这个瓷器呢?不要吗?"科特看向叶君。

叶君揺头:"这件青花瓷是民国初期仿造的,不太值钱,估计就是几万元人民币吧!”

"这样呀!算了,我也懒得带回去,送你啦!”科特指明送给叶君。

毕竟在他看来,他有这么大收获,全靠叶君。

"行,那就谢谢你啦!"叶君感谢道。

就在这时,柳如烟的电话响了,是李忠的来电。

柳如烟带着疑惑接听,电话另外一头就说道:"柳总,刚刚有人带来宋代汝窑天青釉诗文花口盘,我也看过,应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眼睛能鉴定万物 最新章节第567章皆大欢喜,网址:https://www.tden.net/313/313169/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