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听懂掌声(还是四合一)(继续求月票)(章尾有调查)(4/6)

作品:《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

一定程度上的分化拉拢士绅!”

说到这里,钱谦益咬着牙就说出了这个一定会让自己臭名昭著的想法:“对于士绅而言,科举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老夫希望朝廷在执行以上政令之时,同时向天下宣布,三个月后,朝廷将开恩科,这一次取士数目不再是一百二百之数,而是五百、八百之数!”

“其中,比往常多出来的名额,将奖励给各地、各府排名前列的举人!”

“比如此次朝廷发布的国债,按照江南各府士绅的财力、物力给出一个标准,如,一府之地至少要认购一百万两的国债,如果连一百万两的国债都不愿意购买,那么这一府的士绅就不够爱国。不爱大明的,大明也没必要爱他们。所以,这一府的举人,今年就不必参与恩科了,因为,朝廷不会要这些不爱大明的士子!”

“而如果,某府士绅特别爱朝廷,如松江府的士绅,若是直接认购一千万两国债,那么此次恩科,松江府的进士数目,就可以稍微多一些,来鼓励这些爱国士绅!”

想要不买国债?

很简单!

都不用朝廷动手,此地要不了多久就会衰落了!

东林党为什么这么厉害?

为什么明末时期,东林党乃文官群体中最厉害的?

其实原因真的很简单,他们人多!

他们以书院为中心,以大量擅长考科举、擅长书写八股文的精英为老师,大量录取江南之地的天才儿童。

有天才儿童,有比九九六更加刻苦的学习,有第一流的老师传授应试技巧、八股文书写技巧,结果就是,东林书院以及其他隶属于东林党的书院,出产的进士特别多!

不想购买国债,那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其他地方的进士越来越多,自己本地的进士越来越少!

“就像这江南,原本江南之地除了东林党之外,还有浙党、楚党,可是如今呢?他们的声势越来越少,这不是因为东林党的诸公能力比他们强,而是因为他们后继无人。以至于如今的天下,一提到江南就是东林党!”

“可实际上呢?江南士绅内部很是复杂,有专门研究学问、诗书传家的,比如老夫所在的钱家,这样的家族,更看重名声,而不是实际利益。”

“有专门靠着女织工,制作松江布发财的,他们最在乎的,永远是自己能赚多少钱;有专门靠着海外生意发家的,他们除了跑海之外,其他的也不是很在乎;有世代垄断盐商贸易的,像扬州盐商就是典型……”

东林党领袖,亲自揭江南士绅的老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没有人!

比我!

更懂!

东林!

“在了解这些实际情况之后,朝廷完全可以分而化之!江南士绅,从来都不是一个整体!松江府和苏州府之间,就有许多龌蹉,可是在外人眼中,却只是粗略的把他们当做是江南狗大户,这其实是不对的!”

“那些有钱但是却不得不依附于其他士绅的豪商,我们可以在他们购买大量国债的情况下,赐予他们秀才、举人甚至是进士功名!如果他们觉得功名不够保险,那就赐予他们不世袭的爵位!”

“那些依赖于大海生活的,他们需要什么,想必太师比在下还要清楚!那些诗书传家的,给他们高高的荣誉挂起来,至于实际利益,他们是怎么不在乎的!因为,他们更看重的是家族的长远传承,而不是一年两年,一代两代的利益!”

“实际上,绝大多数诗书传家的,家里虽然有些钱,但却远远达不到暴富的地步。只要朝廷愿意谈,一切都可以谈!”

啪!

啪!

啪!

这一刻,王诩再次带头鼓掌!

……

“哈哈哈,本太师本以为你们这些文官,都是一群眼高手低,没有能力、没有远见的废物,但此刻看来,是本太师小觑了你们,你们一个个的这不是聪明的很嘛?”

“倘若你们早就有今日的决心,今日的能力,大明朝又怎会落得如此局面?”

“没有一位有担当的雄主,我们这些大臣,就算再有本事,再有能力又能如何?即使强如太师和丞相,不也一直到今日,才真正的开始发挥自己本领,开始抢救大明朝?”钱谦益淡淡的道。

悄无声息间,钱谦益给王诩明着拍了一个马屁!

“哈哈哈,好好好!”

“大冢宰、大司空、左都御史,还有钱尚书,你们的建议都很好,本太师全部采纳,本太师宣布,崇祯十六年冬南京太师府第二次组阁,正式开始!”

“此次组阁,持续时间为三月,本太师希望三月之后,诸君还能继续呆在内阁,继续为大明做贡献!”

“最后,本太师也提一个建议!”

“当今天下,已经进入了乱世!乱世之中,刀把子比笔杆子更有用,所以,大明朝需要一支完全服从于朝廷的兵马。监国太子,也必须拥有一支,完全属于自己个人的兵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 最新章节第二十七章:听懂掌声(还是四合一)(继续求月票)(章尾有调查),网址:https://www.tden.net/265/265556/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