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不弃(求订阅)(2/3)

作品:《宋成祖

过来。

赵桓也想当个舒舒服服的皇帝,奈何祖上挖的坑太多了,简直一个接一个,个个不重样。

“除了河东本身财力不足,还有金人南下之后,各地豪强并起,他们招兵买马,名为抗金,实则割据一方……”

赵桓叹息,“都是土皇帝呗!朕要在河东用兵,就必须先摆平他们。如果这帮人觉得朝廷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甚至会和金人勾结,对吧?”

王禀无奈咧嘴,“官家圣睿,而且老臣还有一处忧虑,眼下御营兵马骁勇善战,忠心可嘉,只是老臣担忧,一旦大举行动,远离补给,后路被金人截断,或者野战遭遇,御营可有十足胜算?”

这问题不用问别人,赵桓自己就心知肚明。

差距还是太大了。

眼下御营有两大支柱,第一是丰厚的军饷保证,不过也快花光了。第二,就是上下一心,士气高昂。

论起战术水平,士兵素质,相差还是非常悬殊,至于将领的能力,那就更不行了。

赵桓打得这几仗,不管是牟驼岗,胙城,还是太原,都不是双方放开手脚,在庞大的版图上,进行真正的战略决战。

就拿太原来说,是靠着王禀和太原军民的死守换来的。

粘罕也是垂涎河东的土地,不愿意放手,才打了这一仗。

而此战的损失如何呢?

在攻城阶段,金兵的损失差不多五千以上,只是这里面有超过三千是契丹一类的杂牌。

娄室的损失还不足三千,可就是这三千里面,有近一千的合扎猛安,其中光是韩世忠和静塞铁骑就解决了七百以上,居功厥伟。

可静塞铁骑本身,也是损失惨重。

刚刚在开封组建的时候,人马一千,这一战下来,牺牲过半,另外两百多人成了残疾,还能上战场的不足三百。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二的血拼。

王禀思忖再三,又问了一个问题。

“官家,老臣想请教,朝廷损失这么大,需要多少时间恢复?”

赵桓无奈道:“不管是静塞铁骑,还是御营兵马,都不是凭空掉下来的。禁军,西军,折家军,还有各地的勤王之师,从中选拔优秀人才,聚集而成。实不相瞒,就连静塞骑兵的战马也都是何老将军用命换来的。”

赵桓提到了何灌,把他的事情跟王禀简单说了一下,王禀喟然长叹,也是昔日的老友啊!

“官家恩遇武人,当真是前所未有,想来他也能含笑九泉。”王禀道:“由此可见,想恢复兵马,绝非易事。可要老臣说,金人想要补充损失,反而是轻而易举的!”

赵桓瞬间吸了口冷气,脸色终于一变再变……只剩下一声长叹。

王禀见赵官家明白过来,也就没有废话了。

这里又涉及到了一个让人万分憋屈的事实……有人说大宋那么多钱,那么多人,只要暴兵,平推金人,轻而易举。

还有人觉得以两国的人口比例,哪怕三比一,十比一,大宋都是占优势的,耗也能把金人耗死。

奈何这只是纸上谈兵,如果真正按照这个办法来做,只怕连怎么输的都不知道。

就好像国防论和论持久战,一个告诉你坚持就能赢,这是口号!另一个拿一整套理论告诉你,怎么坚持,如何胜利,这才是有用的方法!

现在要说一个挑战常识的东西,宋金两国,谁补充兵源更容易呢?

是金人!

从阿骨打确定兵民一体的猛安谋克制之后,金人想要调兵,只管下令就是,每个金人壮丁都会按照抽丁比例,自觉投入战争机器,弥补前面的损耗。

而且不考虑这种兵民一体的优势,单纯从募兵来看,也是金人有优势。

他们吞并了契丹,拿到了难以想象的财富,而且溃散的契丹,奚人,甚至是燕云汉人,都是金人的上好兵源。

就连困扰大宋的战马,金人也是要多少有多少。

宗望退兵了,粘罕也暂时失败了,可不出几个月,东西两路金军,必然满血复活,再度南下……

到了那时候,大宋能指望什么?

御营吗?

的确可以。

但是要先解决御营的粮饷问题。

还是那句话,大宋不是没钱,也不是没粮食。

可大宋的钱粮,不是供应士兵的,甚至不是赵官家的。

凭什么认为人家会轻易吐出来?

想屁吃吗?

说来说去,要想发挥大宋的战争潜力,必须要改制,要变法,要转入战时体制,要把每一文钱,每一粒粮食,都投入到抗金之中。

在二三十万这个数量级上,大金的动员能力,远超大宋。

可是把数量提升到百万,那样金人就算把阴兵都召唤出来,也不是大宋的对手。

所以想要平推大金,必须有百万级别的暴兵能力,拥有一套最高效的动员体系……而这些都不是现在的大宋能做到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成祖 最新章节第112章 不弃(求订阅),网址:https://www.tden.net/261/261822/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