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新时代(月底求支持)(1/2)

作品:《盛唐开始于南海

云家和皇家推进的土地国有其目的并不是消灭地主,而是想要通过控制生产资料来调解经济的构成和减少社会变革的主力。

华夏的小农经济对生产力的限制和人口的流动限制极大,而且小农经济所涉及到的利益方太多,想要结束原有的经济体制,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其最虚弱的时候给出致命一击。

经过隋末的战乱和李二上位之后对世家的和毁灭性打击,现在的传统经济结构正是最无力的时候,价值工商业的兴起,农税在总税收之中的比例下降到了可有可无的程度,所以云家和皇家在这个时候选择了彻底终结延续了几千年的土地私有。

在理论上来说,土地的私有和公有并不能直接影响生产力的提升,但是生产力想要产生大踏步的增长,最重要的还是技术的进步,之所以云家要实现土地所有制的变革,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大唐的基础太差,想要快速的推进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必须集中力量干大事,拥有随时调动绝大多数社会资源的能力,这在后世很成功的例子,并不善于社会学的穿越五人组选择了照搬后世的经验。

当然,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中枢收回土地之后有两件事情是当务之急的。

首先是对土地使用的规划和扩大生产。

土地使用规划的问题不大,云家联合皇家、农家和多家大集团提前就对收回土地后的使用和耕种做出了预案。

基本的计划是在个体农户之外组建更多的大规模农场,尤其是在水热条件优良且地势的华北平原上,建立起可以大量使用机械进行生产的农场,还有同样占有地理优势的东北也会建立起几个大型的机械化农场,加上南洋的种植园和各地农户的粮食出产,完全可以保证大唐的粮食安全。

只是在扩大生产方面还有很大的问题,一是该如何保证不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二是农资的缺口问题。

其实说到底,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在技术和经济结构上有很大的缺陷,而这个问题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来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等待技术的进步和普及。

说来说去,最后还是要回到一个现实又无奈的问题上——人口。

足够的人口是一切的基础,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不是靠着几个穿越者或是几个天才来推动的,他们只能给未来的的进步打下一个基础,不管是真正的大踏步前进还是满满的积累进步,都需要大唐具有自己的造血能力,只依靠外力的强行推动并不能得到持续进步的能力。

五人组做的已经够多了,剩下的就是慢慢的等待。

前期的积累过程因为几乎为零的基础,需要大量的基础人才来不断地完善五人组带来的科学技术体系,五人组是人不是神,唯一的金手指就是他们脑海中的知识,云浩的过目不忘也仅仅是带来了一个容量有限的资料库的检索目录罢了,想要复原这些知识并作出一定的发展,需要的可不是一小撮人,而是大量的基础和中坚力量的参与。

科技的进步需要天才,但是天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与其寄希望于不知何时会出现的大牛,还不如打好基础,培养更多的基础人才,建立一套合理的培养制度,给天才的出现营造出良好环境的同时还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想要达成这样的目的,大量的人口是不可缺少的,无论什么时候,社会的进步都是伴随着有序和无序,缓慢和爆发,量变和质变,说到底还是一个概率学的问题,足够的人口基数可以提供足够的基础和中坚人才,而这些人才储备则是天才诞生的摇篮。

通过吞并西域、西突厥和半岛三国,大唐的在籍人口在短短的十年内激增到了三千两百万,但是这些新增人口的红利还要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显示出来,皇家和云家着急也不管有,有些事情只能交给时间。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唐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大唐贞观共和历一千四百八十九年,李二执政的第二十个年头,三月初六,大唐的权利交接开始。

三月初六的朝会上,李二正式提出了禅位给第一顺位继承人李承乾,百官震惊不已。

消息传到民间,百姓沸腾。

人们对李二这个皇帝很有好感,他自登基开始,便带着大唐不断地前进,先是打败了吐谷浑,之后击败西突厥,将整个西域纳入大唐的版图,又灭掉了北方的劲敌高句丽,吞并新罗和百济,几年前又灭掉了倭国的千年国祚,将倭国变成了大唐的瀛洲道,加上已经成为大唐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基地的南洋以及资源基地的美洲,李二在开疆拓土上的功绩超过了之前所有的帝王,仅是这一项就可以让他比肩始皇帝。

开疆拓土只是给了百姓心理上的优越感,真正让百姓信服他的是他上台后推行的一系列惠民政策。

从海外开发集团取消徭役和人头税开始,百姓的生活就慢慢好了起来,之后推广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几年之间大唐百姓就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土地国有取消农税,把百姓头上的最后一座大山挖掉了,而且识字学校和五年义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盛唐开始于南海 最新章节第397章 新时代(月底求支持),网址:https://www.tden.net/256/25621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