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李二的怨念(1/2)

作品:《盛唐开始于南海

高句丽之战开战两个月,高句丽都是被大唐按在地上摩擦,但他们预想的拉锯战在大唐边打边消化的作战方式下意外的实现了。

除了战争爆发之初被占领的城池,高句丽的损失并不大,甚至比杨广三征给高句丽造成的损失还要小。

乌龟一般的推进速度和唐军的战斗力不匹配,高句丽的一些决策者依旧是抱着拉锯战的思维,不断请求高建武向前线增兵,加强防守能力,现在都到六月底了,坚持到十月入冬,就可以反攻了,夺回失地,来年就看大唐有没有继续拉锯的决心了。

但是几百万人之中总是有一小撮聪明人的,这些人就是从事高句丽和大唐之间的走私贸易的商人,他们可以接触到很多大唐的实际情况,明白大唐的持续攻击能力非常强,强到硬是把可以用几个月的时间搞定的西征拖长到了两年的时间。要是放在前隋,军队在入冬后要不撤军要不崩溃,可是大唐是怎么做的?

不急不缓,仗着充足的后勤补给在西域和草原上就是不撤军,关键是唐军越打越强,太可怕了。

唐军进攻高句丽的战略明显带有西征时候的味道,攻势说停就停,精锐部队打头阵,二线部队搞接受,接着捕奴队和官方介入,把人口转移,然后把移民运过来,只要大唐还在,所占领的土地就可以很快转化成自己的领土。

唐人在西域是这么做的,如今又打算在高句丽再来一次,而且明显所图更大,怎么能不让这些商人担心?

这些走私商本就是唯利是图之辈,他们不在意高句丽未来的结局会怎样,他们只在意战后自己的财产和生意能不能保得住。

于是高句丽出现了一批带路党,主动给唐军传送情报,唐军这里却是把绝大多数的高句丽人都弄走了,包括哪些高句丽的间谍,所以两国大战的战场上出现了一个让所有将军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信息的单向透明。

高句丽的各种情报对唐军来说几乎是公开的,一方面是带路党的帮忙,一方面是大唐在高句丽布置的情报系统也在发挥着作用,加上战场上空不停游弋的三十多架快速侦查飞艇,高句丽人的军事布防和调度根本隐藏不住。

综合各种情报,李二发出来继续进攻的命令,这次的目标是在入冬前打到鸭绿水边,彻底消灭汉三郡故地上的抵抗力量。

带路党是个好东西,自己人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无尽的愤恨,侵略者可以从他们那里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热情,只是李二对此的怨念颇深,他可是被带路党坑的不轻,要不是当初有太上皇和云家力挺,加上军方的帮扶,颉利肯定会给大唐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他这个皇帝能不能上位还是个未知数,所以他很不喜欢带路党,但是现在又不得不倚重这些人,心里腻歪得很。

李二的纠结很快传到云浩耳中,让云浩直摇头,只好写信给他,直言让他别有道德洁癖,安心用这些带路党,事后把他们打发到南洋的荒岛上就好。

接到云浩的信,李二哑然失笑,心中大赞云浩的无耻。

他其实对带路党的看法就是一个工具,一个减少抵抗的工具而已。

不再去和云浩进行道德层面的探讨,李二专注于下一步的占领计划。

高建武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把手下的军力从三十五万提高到六十八万,早就超过了安全的征兵比例,高句丽的国力根本就没有办法养活这么多军队,是真正意义上的穷兵黩武。

疯狂的扩军明显和高句丽把唐军的攻势拖入严冬的计划背道而驰,但是高建武极度缺乏安全感,谁都没办法拦住他的疯狂扩军。

相较于庞大的军队数量,高句丽的财政却是没有什么增长。

事实上从多年前大唐开始肆无忌惮的走私武器和各种商品开始,高句丽的出超就逐年增加,使得原本还算富庶的国家慢慢变得经济萎缩,国库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维持三十多万的军队规模已是不易。

激增的军队数量意味着在严冬来临之前高句丽的财政会先破产。

这对清醒过来的高建武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大敌当前,既然组建了这么多军队就没有理由再把他们裁撤掉,可是急剧增加的军费开支该怎么办?

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

一是增税,二是和唐军死磕一场。

增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原因时高句丽只有极少数真正意义上的平民,大部分的人口都是农奴,真正的自由人多是地主和乡绅,要不然就是更高级的统治阶层,农奴向领主缴纳“赋税”,增税就是向这些人摊牌,这些人会愿意吗?而且这些人是高句丽王权统治的基础,高建武要是敢增税,说不定不用李二答道王城,这些领主们就会先把他砍了。

增税的风险太高,那么高建武唯一的选择就是和唐军做过一场,胜利了军费什么的都不是问题,抓住唐皇,要什么没有?失败了也不要紧,溃散的军队正好可以减少军费支出,还可以试探一下唐军的真正实力。

无论胜负,高建武左右都能走出缺钱的困境——他真的就是这么想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盛唐开始于南海 最新章节第377章 李二的怨念,网址:https://www.tden.net/256/256217/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