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花钱如流水 下(1/2)

作品:《盛唐开始于南海

李二解决这次危机的办法不外乎四个字——以工代赈。

云浩早就盯着国库里的那超过千万贯的现金了,大唐市面上现金匮乏,把这些国库里的钱花出去不仅可以救济灾民,还可以活跃市场,百姓手里有了钱才能购买他家的产品,要不然等到云氏集团和南海集团大爆产能的时候,生产出的商品卖给谁?

因此云浩结合实际情况,给李二制定了一系列的花钱计划。

李二一开始对云浩这些氪金计划很是怀疑了一番,在云浩拿出这两年的南海道发展的数据后才打消了他的疑虑。

海南岛是怎么干的?两个字:花钱。

云氏集团和南海集团把几乎六成的收入投入到基础建设当中,单是大大小小的港口就修了五十多个,沿着海岸线行船,半天航程内必有一个港口,而且这些港口都有四车道的水泥路连接环岛公路,船只在任意港口卸货,都可以把货物运到岛上的所有地方,连黎民的洞寨也不例外。

正是这种不记成本的基建投入,让岛上的人挣到了钱,便捷的交通又促进货物的快速流通,在岛内形成一个健康的经济循环,岛上的人创造财富和消化财富的速度是其他地方的人所不能想象的。

李二想要在内陆复制南海模式,但他是皇帝,大唐也不是海南岛那种弹丸之地,要考虑的东西很多,顾忌也多,只敢进行有限的尝试。

他给以工代赈的开支设立上线为四百五十万贯。

疏浚工程和筑路工程的投资为三百五十万贯,占了总投资的近八成,李二的意思是即便尝试失败,至少还可以落下些东西,不至于血本无归。

此外云浩还建议招募一部分灾区的府兵和灾民,组成几个大型挖井队,专司挖井。

挖井队会在灾区挖深水井三千八百口,压力井四千两百口,这些井挖好后可以解决三十万亩土地在干旱时的灌溉问题,解决一百五十多万人的生活用水。

这部分的计划开支为二十八万贯,可以解决万余人的生计问题。

除了这些,灾区的各个城池会进行不同程度的修缮,专项资金三十万贯。

河北道和河南道新建八百所识字学校,计划花费四十二万贯。

一系列的工程理论上可以提供超过百万个工作岗位。

……

朝廷花钱如流水,看的人直心疼。

朝廷的部分官员抨击李二败家,可百姓们和官员的看法不同,在他们眼里,皇帝是在救他们的命,有了做工的地方,不但可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还能养活家人,虽然辛苦了些,但至少不会出现挨饿的情况。

李二的行动换取了百姓的支持,世家点起的火很快被扑灭。

儒家人傻眼了。

百姓们是怎么回事?

你们不应该骂皇帝昏庸吗?

你们口口声声的称赞这个胡作非为的皇帝是个什么意思!

他们不能理解升斗小民追求生存所做出的选择……

孔颖达最先承认错误,发表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为李二歌功颂德,李二兑现承诺,马上恢复他的职位,让他继续担任国子监祭酒,为大唐培养人才。

老孔的识时务在儒家其他人的眼里无异于背叛,要不是他有个牛叉的老祖宗,估计一帮大儒能把他从儒家除名。

老孔让人喷的很惨,几个想要低头的人见状,收起了和皇帝妥协的心思。

儒家和皇帝的冲突还在继续,花钱的大户悄然而至。

大唐海外开发集团的先遣船队发回消息,在南洋大岛发现大铜矿,随同这个消息一起传回的还有当地的一些情报。

情报显示,当地气候湿润温暖,适合农业种植,随便撒一把稻种都有不错的收成。

岛上森林资源丰富,珍贵木料到处都是。

大岛上有几个势力比较强大的土王,先遣队的退役府兵与铜矿区的土人势力发生了冲突,虽然打败了敌人,占据了矿区,但不断遭到小规模袭击,加之关中府兵难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和作战环境,先遣队的损失不小,急需支援。

情报的主要意思有两层,一是这里有铜矿,还能发展农业,是一块宝地,大唐应该尽快占领这个大岛。

二是要人、要粮、要装备,朝廷如果不出手,先遣队就要打道回府,这几千人可搞不定大岛上的敌人和环境。

李二收到先遣队的反馈,紧急召开了一个小朝会,把消息通报给手下的重臣。

与会者看到先遣队找到大铜矿时,不等李二表态,便如同打了鸡血一样,一个个叫嚣着大唐必须征服这个大岛。

大臣们会这么激动,说到底还是缺铜闹得。

去年程咬金配合冯盎拿下了南诏铜矿,缓解了大唐铜币缺乏的局面,但因为产能问题,南诏铜矿出产的铜锭所铸铜币依然无法满足国内的需求,市场上的铜币非但没有增加流通,反而大部分都沉淀到了某些人的私库里,也就是海外开发计划启动,这些铜币才又回到朝廷手里。

近两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盛唐开始于南海 最新章节第156章 花钱如流水 下,网址:https://www.tden.net/256/256217/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