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红衣侍从(1/2)

作品:《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秦川有了个新的头衔,一个叫秦先生。

但教书不是他的专长,他只坚持几天就干不下去了。

然后他跑去发明了一个单筒望远镜。

这是他在回忆学过的物理知识时,突然想起来的一个东西。

他打算给所有哨探和军官都配上一个望远镜,大概要一百个,如果算上磨坏的废品,拢共需要不少玻璃。

如今,秦川有人有钱,想制造这玩意并不难,砸点人力财力进去总能弄得出来。

但他不想弄,因为他的工匠有限,得投入进去造火器,而且现有的技术很难实现量产玻璃,做少量又没意思,不如花点银子出去买。

于是,刚在家过完年罗文天,带着王继宗写的十几封信又跑了一趟太原和阳曲。

那些信是王继宗写给同窗或朋友的,请他们帮忙散播一条消息,娄烦高价聘请读书人和各类匠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在娄烦找到一份工钱不菲的活。

娄烦还是太缺乏人才了,缺读书人,缺各种各样的工匠。

罗文天带几十个工匠和一堆玻璃镜子和各种形状的玻璃瓶回来后,秦川就开始忙着制作望远镜。

这东西其实并不难,只需两片凸镜或凹镜,按照焦点镶在一个铜管里面就成了。

难点是处理色差。

早期的望远镜看到的是色彩斑斓的景物,非常非常不清晰,这是因为玻璃折射的时候会产生色差,而且开普勒式望远镜还只能看到颠倒的影像。

现代的望远镜镜片,是由两片材质和弧度都不同的镜片粘合在一起,达到来处理色差的目的。

秦川要想做清晰的望远镜,就只能像现代一样,把两片玻璃磨成吻合度极高的弧度,然后精心熬制,并过滤到完全透明的鱼胶来黏合,成为一片物镜。

没有现代的精密技术,纯手工磨制并黏合的镜片,中和色差的效果远远达不到后世那种清晰度,而且两片黏合的镜片中心视轴不在一个点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影和模糊。

秦川磨废了几个玻璃瓶,才终于做出一个勉强满意的单筒望远镜。

镜筒由两截铜管拼成的,可旋转调节物镜和目镜之间焦距,以达到一定范围内的调距效果,物镜是凸镜,目镜凹型,成正像,但视野较窄,清晰度一言难尽,倍数也大概只有四到五倍,能看清五十步外的人物脸上的五官,看到两里外的人体轮廓,在五里外发现活动的人类。

对秦川来说,凑合着用吧。

但对于他的部下来说,这玩意就跟宝贝似的。

尤其是赵武,一拿到这个单筒望远镜,他的手莫名抖了起来。

良久,他缓缓叹了一口气,道:“若当年我有这个东西,就不用死这么多兄弟了。”

接下来,秦川挑了几个心灵手巧的工匠,教他们打磨镜片,按照现有的规格,做一批望远镜出来。

然后他又忙他的讲武堂去了,除了偶尔给王继宗他们上一堂科学讲坛,再补充一下教材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讲武堂里讲课。

他的学生有罗大牛、李顶梁刘有柱、赵武廖三枪、老黄山猫儿之类的核心骨干,也有关帝军的普通什长。

他已经和几个骨干一起编写了完善度较高的关帝军军规,并仿照戚家军的编制,完善了军队编制,最基础的单位是队,一队十二人,设队长一人,伙夫一人。

三队为一旗,设总旗,三旗为一司,设百总,三司为一局,设把总,三局为一部,设参将一员,三部为一营,射主将一员。

如今先登营、陷阵营、无当营、十方营这四个营头,人数最多的一个也才五百人而已,以后会陆续补充兵员,直到一个营的兵力,和参将、主将的护卫加起来,达到三千人为止。

秦川打算成立一支新的亲兵卫队,统一穿红色甲胄,披红色披风,就叫红衣侍从。

先前的卫队虎豹营则分出来,成立一个标枪骑兵营,司职掩护、牵制、袭扰、突击和追击。

有足够火炮之后,还会成立一个独立炮兵营,负责火力支援和攻坚。

炮兵营的成立速度,取决于火炮的制造速度。

……

崇祯六年正月初五,紫禁城,皇极门外。

内忧外患之下,崇祯取消了文武百官的五日节假,改为两日节假,只大年初一和初二两日。

如今皇极门外不仅站着文武百官,还跪着两个脑袋发亮,扎了根金钱鼠辫的大汉,正是阿山和图鲁什,其中阿山的表情很平静,图鲁什则像一头发狂的病虎,被打断后尚未痊愈手脚明明已经拷上了粗大的铁链,仍凶相毕露,恶狠狠地盯着丹墀上,端坐御座的崇祯皇帝和周围的明廷官员。

旁边有几个手持金瓜的大汉将军,正一刻不松懈地紧盯着阿山和图鲁什,尤其是后者,一旦图鲁什有爬起来的苗头,就会一个金瓜下去,把那颗光亮的脑袋打成烂瓜。

幸好图鲁什爬起不来。

崇祯望着手中捷报,满脸兴奋,激动不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最新章节第一百五十二章 红衣侍从,网址:https://www.tden.net/236/236050/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