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八章 改俸(1/3)

作品:《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思前想后,如今自己内帑的银子已经够多了,户部的国库存银也不算少,满足于自己的一己之私和贪图个人的享受意义已经不大,要干就干一票大的,朱厚照狠下了决心。

次日,奉天殿内,李东阳已经成了新任的内阁首辅,而王鳌和王养廉也顺理成章的进入了内阁,四人组成的全新内阁已经开始在帮助大明朝的运转。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刘瑾的声音再一次响彻在了奉天殿内,显得格外的庄严,百官们也立即正色以待起来。

看着下边的大臣在李东阳的带领下向自己行了礼,一脸的恭顺,再也没有几年前的跃跃欲试,朱厚照满意了不少。

一个国家,一个政体,出现太多的声音可不是一件好事,统一,可不仅仅是思想到文化的统一,更是政务意见的统一。

而在封建王朝,这种政见的态度,更是绝对的统一,由天子一个人垄断的统一!

百官们已经没什么大事想要上奏了,如今各地都算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就算是受到近些年来气温下降的冲击,朝廷也有了银子去救济那些需要帮助的百姓。

而历经了宁王叛乱,各地的藩王也是老老实实的缩在了封地之中,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全心全意的践行着自己祖宗赐予自己的姓氏。

对外,鞑靼人经过了锦州之战,又加上天灾连绵不绝,早已经是元气大伤,一两年内肯定是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和胆量来再次侵扰大明的边疆了。

可以说,除了还没实现万国来朝以外,朱厚照如今的功绩,已经超越了前几任的君主,还是吊打的那种。

众臣也开始重新审视起了自己的这位天子,如今的局势,人家要钱有钱要兵有兵有笔杆子有笔杆子,在和他对着干就不太划算了,与其作茧自缚,倒不如安安稳稳的过渡,到时候后人提起“正德盛世”的时候,自己也能够有上寥寥几笔。

其实这群大臣已经够幸福的了,只要挂机就行,按规矩办事,只要不自己作死,那就绝对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当官的嘛,有时候没有过失就是最大的功劳,只要能够安全下庄,那么一生的奋斗必定是不会被辜负的。

等了半天没人开口说话,朱厚照也就不等了,看着李东阳问道:“户部尚书李东阳何在?”

“回陛下的话,臣在。”听到自己居然第一个被点名了,李东阳站了出来,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毕竟这些年,被陛下盯上了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截止到今日,户部国库的存银有多少?”

“回陛下的话,据统计,现如今我大明的国库共有存银二千六百七十三两白银,此外还有粮食,黄金,田产不等。”

说起自己户部的事情,李东阳一脸的自信,说起国库的家底,更是如数家珍,怪不得外头都说历届的户部尚书都是将国库当作自家的钱袋子一样上心的。

朱厚照点了点头,这个数据还算不错,二千六百七十三两,比起自己接受大明朝第一年的七百多两,已经翻了整整三倍有余!

只可惜,这点自己和自己的内帑比起来,还是显得有些片面和瘦弱了。要是自己没记错的话,刘瑾那狗东西说自己的内帑现在可是有四千多万两银子的。

“那么,我大明朝现如今官员的俸禄又是多少银子呢?”

朱厚照突然有些好奇起这帮子大臣的工资了,想知道到底是多么高额的工资,才能供养起这群人如此大的排场。

“回陛下的话,根据定律,我大明朝的俸禄一直都是用俸米来发放的。”

李东阳显得有些尴尬,在场的文武百官,包括各家勋贵也有些脸红。

确实,大明朝的官员俸禄一直都是发的粮食和布匹,这也是太祖高皇帝定下来的规矩,至于银子,那是什么东西,不好意思,没见过。

其实也不能怪朱元璋太吝啬,在他老人家看来,想要马儿跑,就要马儿吃草,自己要让这群官员给自己卖力干活,那就给他们饭吃,给他们衣服穿,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所以发放粮食和布匹,这有什么问题吗?

你自己做皇帝的,要什么有什么,反正你也不领工资,自然是没问题的,可对于这群官员来说,那问题可就大了去了。

平日里逢年过节的迎来往送要花钱吧,你总不可能送人家几斤米,几匹布吧?自己的马车,车夫,家中的奴仆,这些不花钱吗?夫人要买点胭脂水粉,你总不能让我抱着一堆大米和布匹去跟人家交换吧?

好在从古至今向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不发银子给我们不要紧,我们自己有的是办法搞到银子。

手段低劣一些的,就直接将手伸到了自己所在的衙门,或者直接利用自己的特权身份来强取豪夺,手段高明一些的,则各种名目的“冰敬”“炭敬”,光这些东西每年就能收上不少,手段再厉害一点的,就直接扶持商人或者是与商人合作,官商勾结,狼狈为奸,有钱一起赚,各取所需罢了。

如此一来,原本是为了肃清吏治,避免贪官滋生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最新章节第二八八章 改俸,网址:https://www.tden.net/230/230060/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