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 宁王(1/2)

作品:《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最终,张永在淮安被刺杀的消息还是通过京城的渠道被快马加鞭传到了湖广和江西,得到消息以后叶贽就是大怒,没想到一个阉人也敢如此欺辱自己,当即就提笔写了事多封密信让人送至京城,准备开始自己的反击。

倒是年近八十的刘大夏收到消息以后并没有展现出过多的不满,毕竟自己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靠的可不是盐务。

说句实在的,那盐务被叶家蚕食以后给自己带来的利润,自己还真不怎么放在眼里,一年也就几百万两银子,能干个什么?还不够自己买一副道宗皇帝的真迹呢。

刘家真正发家的途径和资本,可不在于大明,而在于海外。

和海务的利润比起来,盐务的确就是一块鸡肋。要知道,大明境内随处可见的茶叶和瓷器,无论好坏只要出了海,运输到了海外,那可就是十多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

在海外出了货,自然也不会空着船回来,海外的象牙香料,随便运输一些回来,那更是几十倍的利润!士绅最了解士绅,作为金字塔顶尖的大地主,刘大夏知道大明的官绅最不缺的就是银子,所以只要有这些海外的稀奇物品进来,那必定不愁销路。

沉思了片刻,年迈的刘大夏双目中迸发出了一道有些锐利的光芒,当即就下令刘家彻底退出盐务市场,并且让刘方庆亲自上书向朱厚照请罪,主动承诺从此不再触碰任何与盐务有关的活动,并且全力协助陛下彻查叶家,让陛下一举夺回盐务的控制权。

此外,还主动向朱厚照捐纳了白银五百万两,加上之前被查抄的九百万两银子,共计大概一千五百万作为补偿,可以说是将这些年来经营盐务的九成利润都全部上交了,完全就是帮朱厚照打工了二十多年,还不收一分钱的薪水。

对于刘大夏的决定,族人虽然有些不解但终究是不敢违背,刘方庆也按照父亲的指示迅速去上书请罪了。

虽然有些心疼,但其中的利害关系刘大夏还是分得清的。在大明,只要你有官位,做什么都不会缺银子的,官,也才是刘家的立身之本,银,顶多只能算是进身之阶。

舍弃了盐务,自己依然可以凭借着海务赚得盆满钵满,对自己影响不大。但这样一来,非凡可以打消朱厚照对自己的疑虑,也能缓解因为无千堂一事带来的猜忌。

最为重要的是,叶家被自己这么一折腾,可算是彻底玩完了,到时候叶家在官场上的资源,也该由自己的门生故吏接手了。有了人脉和官脉,还怕赚不回来那区区的几百万两银子吗?

……

对于这件事情,倒是有一个人的态度和举动有些奇怪,那就是太祖养在江西的猪:宁王朱宸濠。

可别以为这是刻意抹黑,毫不夸张地说,大明对待宗室的态度,完完全全就和养猪无异。

要钱,给你们钱,要封地,给你们封地,要是你能在封地上一年娶几十个老婆,生一堆孩子,整天寻欢作乐,那还会被朝廷夸奖为“贤王”,毕竟只有这样的废柴也才能让皇帝和大臣们放心。

但你要是想触碰这一点的权力,不好意思,不可能。太祖爷爷明文规定了:皇室宗亲一律不得参加科举,不得入仕,不得从商。

可以说除了安安心心当一头猪以外,大明的宗亲们就没有任何的人生权利了,你要是敢结交官员,努力读书,发愤图强,那么就只有一个下场:轻则中都守陵,重则家破人亡。

可这个世界上,偏偏就有这么一群猪,总觉得自己能上天,总觉得自己不是一头普通的猪,这世代守在江西的宁王朱宸濠就是这么一头不知天高地厚的猪。

不过说起来,这宁王一系也是一群苦命人啊,和朱厚照一家,更是几代的世仇。

宁王朱宸濠的祖先是第一代宁王朱权,为朱元璋第十七子,而朱厚照的祖先乃是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当年,建文帝打算削藩,朱棣和朱权等藩王的利益都受到了极大的侵害。

于是朱棣一琢磨,在这么坐以待毙下去,就要被这小侄子给弄死了,干脆反了罢了。可是造反是需要成本的啊,最起码你要有兵才行。

自己的确是有不少的兵力,但是和朝廷比起来,却是微乎其微的。恰巧不巧,当时天底下除了朱棣手握重兵以外,还有一个人,掌握着一支精锐:朵颜三卫。

这个人自然就是朱棣的十四弟宁王朱权了。当初去借兵的时候,朱棣是这么跟宁王说的:“十四弟啊,这朱允炆小侄子是要我们的命啊,如果再不反抗,那就是死路一条了。只要你随同好哥哥一起起兵,将你的朵颜三卫借给我,事成之后,我们兄弟二人平分天下!”

朱权一听哥哥说的有理,加上朱棣南征北战多年,胜算还是很大的,于是就义无反顾的跟着好哥哥踏上了起兵造反的不归路。

可惜天不遂人愿,朱棣的确是打进了京城,继承了皇位,但是对于这个好兄弟以及自己当年许下的承诺,却是抛之脑后了,留你小命已经是哥哥我格外开恩了,还想天下共主,你咋不上天呢?

这朱权知道自己被朱棣骗了,恼怒之余也是无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最新章节第一六八章 宁王,网址:https://www.tden.net/230/230060/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