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太傅辞官(1/2)

作品:《策江山:嫡若惊鸿

( ) 次日,离原定太后寿诞只有两天时,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大概是说钦天监夜观天象,二十五日荧惑冲心,乃不吉。

故而寿诞顺延,待钦天监推算出一个吉日再说。

城中老百姓不懂,那日参加宴会的百官却是心中有数,皇帝骤然降旨,怕是太后情况不好。

于是这日朝上的气氛尤为显得凝重,特别看到皇帝面沉若水,几个官员互相对视,都觉得心中猜测八九不离十。

这几天最大的事情就是三国来使,怕京城内出现不安定因素,皇帝一方面让端王带领禁军对皇宫内外的安全更加注意外,还有就是顺天府谢之章的事,以免有人浑水摸鱼,趁此制造混乱。

去年除夕血夜发生的事历历在目,皇帝不希望再来一次。

自从刘府和端王府联姻后,刘宰相反而低调了许多,没有大家想象中拉帮结派的想象,似乎比以前更加谨慎,至少明面上如此。

比如今日,皇帝说让郑智带着护城军日夜巡视京城治安。

因为除夕夜过后护城军这边损失不少,还有几个头领也被毒药控制以至于自相残杀,到了如今刚稳定下来,自然要把原先的空缺给填补上去。

虽然暂时为护城军小队统领,但是谁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只要家里有人脉,又能在京城脚下掌握一部分势力,以后成长起来,未来可期。

所以,最近几个有想法的大臣心思都比较活络,琢磨着到时候安插家中几个小辈就好了。

原本这种事,少不了刘宰相的谋算,毕竟一人在官,当的再大,手下无人可用,关键时刻还是有心无力。

只有发展自己的势力,朝中遍布党羽,到时候即便是皇帝也要对他忌惮几分。

叫人意外的是,刘宰相毫无动静,朝中大臣互相看看,不知道他是暗中进行,还是有别的打算,倒是更加捉摸不定,打算着下朝后去探探口气。

万一刘宰相是有想法的,我们也好避开了,省得撞上去弄个不痛快不是。

只不过比起刘宰相的低调沉默,另一个人就叫人跌落眼睛了。

这便是太傅陆从文,因为他站出来,直接对皇帝提出了辞呈。

“老臣年事已高,心有余力不足,去年一场大病后,精力每况愈下,再则几位皇子已经成年,再没有需要老臣授业的地方,老臣想辞官归隐。”陆从文对着皇帝行了个大礼,郑重其事道。

皇帝意外:“陆太傅,你怎么突然想到辞官。”

陆从文垂目,表情平静,一看就不是冲动所为:“皇上体恤老臣,老臣原本也打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如今国泰民安,吾皇仁厚爱民,内政修明,大昭在吾皇的治理下日益强盛,老臣心有所慰,且朝中后辈新秀叠起,老臣又精力有限,虽是吾皇仁爱,老臣却不能仗此居功自傲。”

“辞官非一日所思,而是经过老臣深思熟虑,还请皇上成全老臣。”

皇帝皱眉,他看得出陆从文这是借口,自从太子出事后,这位太傅在朝中基本上成了隐形人,很多人大臣都不敢再靠近他,虽然还挂着太傅的名号,但到底没有什么实权。

大意是不得志,难道想以退为进,想着以此要挟自己?

皇帝首先想到的,并非陆从文真心辞官,而是一种计谋,或许是让他感觉愧疚,从而对前太子重拾信心?

呵——

皇帝心中发出一声冷嗤,慕靖宇是他的长子,生母蔺妃母家地位也不低,所以他从不打算立后,却早早的立了太子,并且在蔺妃出事后,也没想着放弃他。

结果呢!

慕靖宇根本成不了事!

让他白白浪费了那么多年培养他的心血。

皇帝虽然当时气愤,回过头来怎么能想不到慕靖宇是被人下套了,问题是,他是一国太子,未来的一国之君,连这么一点小伎俩都看不透,还傻到被人算计,怎么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总算皇帝彻底失望,丢了个‘慎’字给他,若是他还能想明白,就不算无可救药,否则即便是他的长子,他终将会舍弃掉。

所以,陆从文这样一来,皇帝面色不动,心中气恼有加,干脆就应了:“陆太傅既然言辞恳切,朕就准了。”

朝中哗然。

陆从文垂着头,从始至终表情都没有什么变化,倒叫皇帝有些看不透。

下朝之后,有几位官员喊住了陆从文,心中着实有些好奇,这个辞官来的太突然。

“诸位,今日之后,我不再是太傅,往后有缘再见。”陆从文不多说,拱了拱手,就快步离开。

几人看着他匆匆离开的步伐,相互交换了个目光:

“这也太奇怪了。”

“如今看来,咱们那位慎王爷,怕是翻腾不起什么浪花来。”

“连身为岳丈的陆太傅都放弃了……”

大家唏嘘不已,这才几个月,大昭朝堂内的情况就发生了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策江山:嫡若惊鸿 最新章节第697章 太傅辞官,网址:https://www.tden.net/227/227741/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