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五章 听某一言(1/2)

作品:《我在三国加个点

倒不是说刘毅有道德洁癖,一定要那些世家豪族们毁家纾难,豁出全部身家性命去同贼寇争个高低,其实如果他作为一族之长,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去考虑同样也是如何保全家族。

但关键他不是。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从一方牧守的角度来看,世家大族占据了绝大部分资源,拥有最多的青壮年劳力,有些底蕴丰厚的豪族还有着自己的族兵,实力并不比正规军差多少.......可能还会更强些。

而这些占用了资源劳力的世家大族如果毫不抵抗便直接跑路,那无疑是大大削弱了可以支配的防御力量。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在刘毅看来,世家跑路最大的坏处倒不是走了那么些兵力青壮。

而是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通常而言,但凡能成为世家豪族的,一般在成为世族的发展期间自然而然的就会把触手伸到当地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在当地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的结果就是其行为会被很多百姓引为标杆。

说直白点,就是一旦世家跑路,那么便会有很多百姓跟着一起逃跑,进而形成一股逃难潮。

这种行为一旦发生,对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

留在城中的人难免会这样想,“就连那么大的王(李)家都举族逃难去了,肯定是听到了什么风声………不如我等也逃命去罢!”

虽然说故土难离,但那种连命都不要的毕竟只是少数,所以如果不加以控制,满城的百姓起码会逃掉九成。

而除非是那种起建之时就打算专用于军事用途的要塞关隘,其他的城镇,不论大小,守城之时都需要城中青壮的协助。

因为战兵需要保持体力,什么熬煮金汁、制作檑木、搬滚石上城墙之类的活计不可能由他们来做。

其实那些要塞隘口当中这些活同样也不是战兵正卒来干的,因为关塞中会随军迁移士卒的家眷过来,在战时这些体力活基本上都是这些家眷来干。当然这些家眷们也会积极响应主动帮忙,毕竟要是怠惰了死的可都是自己的亲人。

这样的方式虽好,却不能用在寻常的城镇中,因为寻常城镇守军服役时间较短,强制要求士卒的家眷入城居住并不现实。

那么谁来干?

从光武废郡国兵开始,除了边郡以外的内陆州郡的军役制度就逐渐变的名存实亡,早就不施行了,虽说黄巾之乱爆发后这一项制度又重新启用,但毕竟也才年许,光靠服月役的那么点更卒力役显然是不够的。

剩下的咋办?

自然是征召城中的壮丁。

在寻常的城镇中,因为寻常城镇守军服役时间较短,强制要求士卒的家眷入城居住并不现实。

所以,在刘毅心中,世家带头逃跑造成的最大坏处就是会造成百姓盲从,导致城中青壮力量的流失。

这种情况其实有识之士基本上都意识到了,所以便有了知道有敌来袭之后,要不了三五日就开始封城,下达不许进出的命令。

之所以没有立即封城,就是给城中的顶级家族预留的时间,这算是一项潜在的默契,时间一到,便默认为想要帮助守城,到时候四门一关,再反悔也是不行的。

至于城中百姓,三五日的时间恐怕才接到消息,自然是走不掉的。

当然,明面上肯定会找个别的理由,诸如防止贼寇暗探传递情报之类的,如此一来,既不会把那些有实力的家族给得罪狠了,又不至于让城中的力量流失太多。

虽然有这样的弥补之策,但刘毅心底对此还是颇有些忿忿的。

天底下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

遇到危险跑路了,如果真的破城,那么性命可以保全,如果城没破被守住了,城中的商铺宅邸也不会有啥损失。

简直是风险是别人的,好处是自己的,便宜占尽!

在他想来,这种临阵脱逃的世家就应该视为放弃了城中资产,即便城未破也不应给予归还。

只可惜以他现在纸面上的实力虽然已经不惧北海国这些被黄巾扫荡过一圈的世家,但这种事情不能简单的用实力上来看,此项政策一旦放出,面临的可不仅仅是北海国的那些家族,还包括连枝带叶的青州世家……

甚至是整个大汉的世族!

因为这伤害的是整个世家阶层的特权!

没有强大的实力就和整个统治阶层对着干那无疑是找死。

这方面刘毅心中还是有数的,自己虽然现在看起来麾下带甲数万,也有了良将谋臣的班底,但一郡之地还是差了些意思。

甚至没朝廷的支持就连手头上的兵力都无法养活。

所以……

刘毅心中暗暗叹息,路见不平其实人人都想踩,很多人之所以没有付诸行动,倒不是天性凉薄,实在是能力有限,勉强为之反而会祸及自身,只能视而不见。

因此,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鸣出心中不平,必须要更近一步才行。

按照目前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三国加个点 最新章节第两百八十五章 听某一言,网址:https://www.tden.net/225/225809/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