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筱簌宫之案(一)(1/2)

作品:《辞梦铃

信是在临近傍晚时才送到瑾慈宫素安公主手中的。一方面,萧疏宇的人需要躲避宫里面的各方暗线。另一方面,素安公主不知何事外出宫去,直到接近傍晚才回来。收了信的萧昀懿当时便告诉来的人,明日清早便会登门拜访。

到了次日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时,南阳王的府门就被拍打了起来。管家匆匆忙忙的出来迎接,只见一身着素衣,披着巨大的夜行斗篷且蒙着面的姑娘坦然的走进了南阳王府。南阳王萧疏宇刚刚起身,还尚未用餐,正坐在正厅喝茶。女子不必旁人带领,直接走进了南阳王府的正厅。萧疏宇见到了来人,放下茶杯,站起了身。女子将斗篷脱下自由的坐在了萧疏宇的对面。萧疏宇递过了茶水,又坐下道:“还没吃饭吧?不然先一起吃个饭?”

“不了。一想起那件事就没胃口。不用管我,你先去吧,我自己一个人在这儿坐一会儿。”

萧疏宇点头示意了一下,站起身离开了正厅。女子就坐在正厅闭目养神一动不动。眼见着太阳就升起来了,萧疏宇也重新回到了正厅。见女子闭目,以为是睡着了,就一声不吭的坐在那儿。只听女子轻声道:“没睡着,现在开始说么?”

萧疏宇有些手足无措道:“嗯,准备好了,就开始说吧。”

女子睁开眼睛道:“四年前,乐芙公主萧楚鸢喜欢上了皇城羽林军首领,百里家族的次子,百里晋霖。两人的情分是受到了苓贵人的默许,但皇城的其他人并不知道这件事。”听着女子的话,萧疏宇的记忆也回到了四年前的皇城。而当年整件事情的经过也好像呈现在了南阳王萧疏宇的眼前。

—— —— ——

四年前,乐芙公主萧楚鸢在花朝节上,第一次见到了百里晋霖。那时的百里晋霖英姿飒爽,风流倜傥,是众人口中羽林军首领当之无愧的不二人选。但真正让两人心生情愫的是两周以后的一件事情。那天夜里,宫里进入了一名刺客。当时,皇城内所人尽皆知的势力范围最大的刺客体系就是玉龙台。百姓们都知道玉龙台的人杀人不眨眼,而且还是专杀一些百姓们认为人品比较好的人。皇上一直在下令追查玉龙台刺客的去向,却无奈是苦苦寻觅无果。那天夜里潜伏进宫里的就是玉龙台杀手排行榜的第十名的近身刺客——苏问。他的目标是宫中德高望重的一位老臣——常衢远太傅。那日夜里,恰巧皇上召集常太傅前来宫中询问一些问题。苏问怕是得到了这一消息,所以才潜入宫中,伺机刺杀常太傅。约摸是到了子时,太傅才从皇上的内宫中出来。而苏问也一直等待着常衢远的出现。乐芙公主萧楚鸢那日夜里感觉身体不适,便想出来透透气。她在宫内随处溜达,无聊之际,她便和羽林军们玩起了捉迷藏,正巧碰到从内宫出来的常太傅。两人互相问候了一下就分开了。乐芙公主正要离开时看见内宫附近有什么东西。于是就跑过去捡起来看,这正是太傅临走时遗落的一本书。她翻开书看到里面都是一些先贤古籍的汇总,再看书的第一页原来是常太傅自己总结编写要赠给自己的孙子的。看到这儿,萧楚鸢明白这东西应该对常太傅有很大的用处。于是拿着这本书就去追赶常太傅。此时,常太傅已经走到了宫中最黑暗的地方。而恰好赶上宫内轮值交接,那个时候也就是守卫最薄弱的时候。苏问正打算动手时,看见了萧楚鸢突然跑了过来。苏问本想等着萧楚鸢离开之后再动手,可眼见着下一班羽林军就要过来了,他不愿意错失这样的好机会,就对萧楚鸢也下了杀心。轮值交接的下一班刚好是百里晋霖带队。就在苏问飞下宫檐即将刺杀两人时,无心交谈的萧楚鸢注意到了一个黑影一闪而过。她顺势抢过常太傅的书,向自己的旁边扔过去,拽着常太傅就冲着羽林军的位置跑,边跑边喊“救命”。正在交接的百里晋霖听到了这微弱的声音询问身边的人是否听到。可身边无人听到,众将士还劝说百里晋霖回去休息,应是太劳累了。但百里晋霖不敢掉以轻心,还是调动了身边所有的羽林军向自己听到的声音方向赶去。苏问知道萧楚鸢这么一喊肯定会有人赶来,自己追过去可能会被当场抓获,但身处如此黑暗的地方,此时不下手更待何时,更何况现在正是羽林军交接的时候,怎么可能这么快赶过来,说不定连听都没有听到呢。于是,他快跑了几步追上了两人。萧楚鸢一面跑着,一面回头看,见那人已经追了上来,忙推了一把常太傅,自己反过身和那人周旋。常太傅一见大事不好,连忙向前边跑边叫喊着。萧楚鸢有一把随身携带的匕首,而那匕首正是皇上赐给她的。她从怀里掏出匕首对着眼前那人一面挥来挥去,一面不停的向后退。苏问知道眼前的人应该没什么武功,但是从穿着上来看应该是个什么位高权重之人,再看相貌和年龄,他断定这必然是宫里的某一位公主。素安公主素来蒙着面纱,而眼前的人并没有面纱。长公主的年纪应该再稍大些,衣着也应该比眼前这个人要更华贵些。那么剩下的就是乐芙公主了。苏问想着乐芙公主的生母是苓贵人,虽然比九嫔的位份要高,但却是三夫人之中位份最低的。再加上苓贵人生性温和,比不上芸夫人的刁钻,想来在宫里也是人微言轻,就算是一个地位不高的公主死了,也应当是没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辞梦铃 最新章节第四十三章 筱簌宫之案(一),网址:https://www.tden.net/199/19950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