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都督七省兵事(1/2)
作品:《庶子成皇》汪乔年可谓是原地晋升的典范。>
这货被升任为陕西三边总督之前,就是挂着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头衔巡抚陕西,傅宗龙死在涉县后,汪乔年还在感叹“自傅先生殁,无复有平贼者。”>
大致意思,就是他觉得傅宗龙战死以后,再也没什么人能当陕督去剿灭贼寇了。>
结果没几天朝廷旨意下来,汪乔年自己直接原地接任,这不仅让他激动万分,也使他饱含热泪。>
终于到了能体现自己能力的时候了。>
可能朝廷让汪乔年接任,也是考虑到这家伙本来就在陕西,近水楼台先得月,能更好的抑制闯军吧。>
然而虽说汪乔年是个人才,但现在这个时候,一般的人才已经带不起来中原糜烂的卫所官军了。>
除非能有个人才中的人才。>
傅宗龙在到任之初,也是个有才能和理想的陕督,这点朱由桦亲身验证过,傅宗龙不知比前任丁启睿强到了哪里去。>
然而很有意思的现实是,丁启睿这样屁能力没有的活了下来,傅宗龙这般真正要剿流寇的,却继任一年不到就战死在了涉县。>
正印证了那句话,祸害遗千年。>
陕督,这可是如今最烫手的山芋,没有人愿意去干这种吃力不讨好还容易性命不保的差事。>
接连三任陕督,第一任洪承畴算是小有成就,毕竟有当年与孙传庭合力剿灭高迎祥,又把李自成打成光杆司令逃进深山的功劳在手上。>
但是有功劳就是什么好事儿了?>
你有功劳,证明你有能力,能力愈强责任愈大,孙传庭进去以后,洪承畴成了大明消防员,哪里冒火扑哪里。>
如今洪承畴被调到关外和清军作战,但鞑清岂能是流寇相比的?>
所谓的九边精锐,打流寇是砍瓜切菜,但遇见了清军,那就是被砍瓜切菜的主,论逃命都是把好手。>
眼下洪承畴带着大明最后的精锐边军被围在松锦,战不得胜,退不得走,外无援军,内无强兵,说白了基本是在等死。>
洪承畴之后的第二任陕督是丁启睿,这小子上任几年一直都在打酱油。>
流寇在东面闹得欢实他就去西面大张旗鼓的剿,虽说没死在流寇的手里,却也被革职查办,眼见是和官位无缘了。>
第三任陕督傅宗龙稍有作为,所以成了流寇的眼中钉,带兵出了河南以后形势就急转直下,没几个月就被李自成、袁时中、张献忠合力围死在涉县。>
傅宗龙为国捐躯,朝廷除了荫福一下他的后代,其它的什么也做不了,毕竟如今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
陕督们难,崇祯帝更难。>
现在第四任的陕督汪乔年新官上任,正打算烧上三把火,然后用自己的能力把流寇彻底剿灭。>
然而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
傅宗龙和汪乔年虽然能力一个比一个强,但毕竟都是文官出身,武夫们根本不看你这些出色的政绩,人家只认拳头。>
孙传庭为什么能让将帅们听令,就是因为人家手底下那支秦军本身就是天下强兵,你不听好使吗?>
拳头最大的,说话自然管用,好比历史上,孙传庭出狱一声令下就奉旨拿下了贺人龙,贺营的乱子到底也没闹起来。>
原因在哪,原因就是那支孙传庭一手操训,天下闻名的秦军。>
汪乔年想烧火,那也得有人听他的。>
此时此刻,刚接任没几天的汪乔年,也算是体验到什么叫有力无处使。>
现在他很理解杨嗣昌和前任傅宗龙,纵然你有天大的能力,那些大头兵不听你的,你有什么办法。>
就像傅宗龙,这货是怎么死的,虽然是被李自成等人围死,但朝廷军将们却是主要原因。>
傅宗龙剿灭李自成的战略没有错,他错在哪,错在太相信这些尾大不掉的各地军将。>
单论战略眼光,傅宗龙绝对甩了李闯王一百条街,如果是在下象棋,流寇绝没有丝毫获胜的机会。>
至于现在的陕督汪乔年,和李自成更不是一个级别。>
但这不是下棋,每一个棋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明面上点头哈腰听令,背后坑你一把的大有人在。>
一打起来,本来负责围堵的人没敢上,直接放了出去,然后追击的人慌了,为了保住自己那点家丁,也一声不响的带人跑路。>
这两边一走,余的人也知道这仗没法打了,自然不会上去找死。>
贺人龙和猛如虎等勇猛敢战的毕竟是少数,他们双拳难敌四手,都被团团围住,突围都费劲,又何谈去涉县驰援陕督。>
看着傅宗龙被围在涉县让刘宗敏砍了头,猛如虎和贺人龙等敢战的军将自然也没了要增援的对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庶子成皇 最新章节第七十四章:都督七省兵事,网址:https://www.tden.net/192/19224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