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0章 工资与津贴(2/3)

作品:《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克里姆林宫,双眼就凝视着我们这里的科学城。

您的研究所,理论上能获取的科研经费是无穷的,同盟和斯大林同道都会大力支撑您的科研。

现在,卢布现金的购置力有所降低,实实在在的物质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科学院方面会努力满足您的所有需求。我想,新西伯利亚的高级官员也会配合您。您大力的研发,经费的事完整不用担心。”

实在,杨明志初来乍到还没把问题想得如此远远。难道设计局会缺经费吗?也许缺,也许……唉,车到山前必有路,真的缺钱了,问上级要嘛。

杨明志为难的笑了笑:“谢谢您的好意,这样我就真的没有后顾之忧了。”

“还有一点,是关于您个人的工资与津贴。”

“啊?”

“据我所知,您的户籍现在主动转进新西伯利亚,以后……”

“等等!我的户籍?我还有户籍?”

“是的,难道您的户籍证件丢了?”

户口本?杨明志一拍脑袋,那个小本就早毁于战火看。或许那个东西很有用?不见得吧!军官证不是更好用么?

杨明志为难的承认了:“我在莫斯科的时候没人跟我说过户籍证书的重要性,我都是靠军官证办事的。”

“正好,一会儿的餐会,您可以和那些官员谈起此事。我建议您还是尽快吧户籍证书办好,这样,您以后在这座城市的工作办事也会更加方便。毕竟,您假如往很多办事机构,那里的工作职员还是严格按照规章,让您出示很多证件。我想您应当明确。”

“是啊……我……我明确。真是想不到,越是大城市办事越难。”

听李森科的额外言辞,一种熟悉感油然而生。在那个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每个中国人一辈子会不得不办理很多证件,诸如买房买车等大事,往往需要出示多份证件以证实自己拥有购置的资格。

证件是必须的,证件太多也是个大麻烦。

李森科的提示确实很重要,可能两周后,它重要意义就体现了。

新西伯利亚方面非常支撑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以科学家的姿势前来科研工作。他们用极高的工作效率,使得杨明志夫妇在坐着军列狂奔,就将二人的组织关系全都转过来了。

新西伯利亚这座苏联中部的最大产业城市,战斗爆发前就一直享受着中心的财政拨款,如今激烈的战斗时代,其享受的财政援助进步了数倍。城市的产业产能快速增长,科学院的总院搬迁过来,“智力产能”也开端展现其威力。

所以,杨明志的中将津贴,将由苏联储蓄银行新西伯利亚分行代发,身为军人的津贴高达两千五百卢布,加上其余的奖金,合计接近三千卢布,这个数字每个月都会增长。

除此外,李森科最想说的,正是同盟针对所有的科学家们的高额科研津贴,根据职称的高低,津贴数额差别较大。

科学院院士,这一极高的职称意味着两千卢布的津贴。有些风趣的事,院士的基础工资也才五百卢布。基础工资和林林总总的奖金加起来已经是很高的数额。

一名院士,他在战斗爆发前的低物价时代,扣完税的年收进高达两万卢布,对照那一时代苏联的物价,它真是天文数字。

支付顶级科学家如此高的报酬,苏联当然是能够应对,毕竟顶级的科学家人数太少了,假如不进步全苏科学工作者的待遇,科技如何快速提升,如何更早的实现产业化呢?

李森科身为院长,非常明确那些高职称者的津贴。

“您快一些把所有证件办理完毕,盼看不会影响您领取工资。在新西伯利亚,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是工资发放日,您可往市里的储蓄银行领取您的军官津贴,以及个人的科学院工作工资,以及您个人的科研津贴。”

“呵呵,看来津贴的项目挺多的。告诉我,大概有多少钱呢?”

“关于这件事,我并不明确您的荣誉院士的职称能得到多少津贴,假如其权限等同于普通院士,就是……可以约即是两千卢布。再加上工资,还有冬季的取热补贴……还有……总之可能有三千卢布。”

“所以我个人的月收进能有六千卢布了?”

“大概就是如此。还有!”李森科特别提起杨桃,“您的妻子,她是军人,部队给予她多少补贴我不知道。现在我可以告诉您,她现在的身份也是属于您兵器设计的一员,亦是附属于科学院的普通科学工作者。针对她的工资,我们按照规定,是一个月二百卢布。她完整没有职称,故而科研津贴只有一百卢布,加上其他的几种津贴,科学院会支付她每月不到六百卢布。”

“六百?真是……差了近十倍。”

既然说的是钱的问题,谁会嫌弃自己的收进太多呢?一年多以前,每个月六百卢布算是巨款,而今卢布正面临通货膨胀,购置力每个月都在缩水,莫斯科方面不得未几印票子,并更加严苛的履行战时配给制。

“将军,看来您有些不悦?”李森科保证说,“科学院方面一直按规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最新章节第1730章 工资与津贴,网址:https://www.tden.net/190/190937/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