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2/3)

作品:《伐清1719

兵士兵们,他们一个个都显得十分膀大腰圆,腰上只是别着一把六连发手铳,便再也没有其他的武器。

相对于前面的步兵方阵和骑兵方阵,炮兵方阵显得并不是很整齐,但是在视觉上面却更容易让人产生畏惧的心理——在这么多的火炮面前,毁灭也就成为了唯一的命运。

等到复汉军所有的方阵都已经上去走过一圈后,将台上面坐着的复汉军军官们几乎都是一副性质昂扬的神色,而蒙古王公们则大多都是敬畏交加,望着皇帝所在方向的眼神都显得敬畏了许多。

.........

“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臣等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旗愿尊陛下为全蒙古大汗,腾格里大汗.......愿献上九白之贡。”

在大帐中,已经被阅兵震慑住了的漠南蒙古诸部首领们,跪在了地上高声称颂,他们的目光中大多都带着几分敬畏。

所谓的九白之贡,便是指八匹白马一头白牛,也是当年给皇太极的最高礼节。

宁渝端坐在御座之上,扫过了面前的蒙古王公们,脸上微微一笑,“你们要让朕当这个蒙古大汗,那你们愿意听从朕的号令吗?”

“臣等自当谨遵大汗金令。”

漠南蒙古王公们齐齐答应,只是大部分人回答的时候,神态却微微有些变化,很显然当中绝大部分人,都并不是真正的无条件听从宁渝的号令,对于他们来说,眼下的这一幕跟当年在盛京的那幕并没有什么区别。

说到底,中原王朝根本没有办法在草原上建立起强而有力的统治,强盛时期或许能够让蒙古势力俯首贴耳,可是一旦衰落了下去,这些蒙古王公大臣们自然也不会有半点客气,他们翻脸的速度不比翻书慢。

宁渝心中自然清楚,当下便抛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你们都肯听朕的,那么不妨做出点实际的行动如何?比如朕要漠南蒙古各旗各势力停止游牧,实行定居制度,实行行省郡县制度?如何?”

什么?不让游牧了?还要让蒙古人实行郡县制度?

当宁渝话音刚落之时,帐篷内顿时一片骚动,对于这些蒙古王公们而言,草原人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已经有上千年之久,可以说跟汉人种田都根植在血脉里的东西,如今怎么可能说放弃就放弃?

“肃静!”

枢密使宁忠义冷哼一声,望向下面蒙古王公们的眼神中饱含威胁,却是让蒙古王公们心头一凛,他们顿时便不敢再喧哗了,只是心里却根本不服气,因为皇帝虽然至高无上,可是兵没有权力去干涉蒙古人的生活方式。

宁渝沉吟了一番,道:“你们莫不是以为朕让你们放弃游牧,选择定居,是在害你们?”

“臣等不敢。”

这下回答的声音就有些稀稀疏疏,很明显大部分的蒙古王公都选择了抗拒的态度,即便那些回答的也只是不敢公然反对而已。

宁渝微微叹口气,道:“草原人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朕其实多有了解,那并不是你们的本意,毕竟能够一直待在一个地方,少去奔波劳累之苦,没人会不愿意,可是不游牧那么牛羊就会饿死,牛羊一旦饿死草原人自然也就活不下去了,你们说朕说得对吗?”

“陛下所言极是。”这一下大部分的蒙古王公们都回答得十分整齐了,他们心里也在寻死,这皇帝不是挺明白的吗?

宁渝望了望众人,轻声道:“朕之所以希望你们能够定局,自然不是希望饿死,而是希望将来的蒙古人可以逐渐摆脱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简单来说,居住在砖瓦房子里面,肯定是要比毡房舒服的。”

“陛下,草原人不要安逸,草原人需要的是生存。”扎鲁特轻轻叹息道。

“是啊,陛下,若非为了活着,草原人又岂会整日厮杀?”

“陛下的恩情,臣等心中都知晓,可是上天不给草原活路,臣等也没有办法......”

蒙古王公们终于开口表达着自己的想法,他们或许有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厮杀为生,可是能够安安逸逸地活下来,又有什么不好呢?

纵观历朝历代,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们,日子往往要比生活在内地的农民要更加凄惨,因为他们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哪怕只是一场雪灾下来,可能就会饿死许多人。在这种情况下,安稳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奢求。

当然,与此同时,由于草原的生存压力也会转化为对外扩张的动力,而最终受害的自然就是相对富庶的关内汉家百姓。

宁渝伸出手止住了众人继续说下去,道:“你们的意思朕都明白,可是朕自然不会让草原人饿死,实际上你们的生活完全可以更好。”

“还请陛下赐教。”

“保生产,兴商贸,促发展。”

宁渝望着众人疑惑的眼神,随后开口道:“首先第一步就是保生产。草原人最担心的是活不下去,因此朕会派人帮助你们建立青储窖,将青饲料埋起来发酵,从而保证有稳定的牧草可以提供给牛羊,倘若有了足够的准备,即便是在冬天也无需担心牛羊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伐清1719 最新章节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网址:https://www.tden.net/187/18719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