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蔽而新成(1/3)

作品:《秋宵梦觉

海华厂里的赵潇涵还是有些社会关系,最后调到了银海区的水产局工作,毕竟他就是湛江水产学院的毕业生,也算专业对口了。 us他有个大学同学叫老王也在北海这里工作,其实看地的话,应该是在很靠东面的铁山港了。老王毕业后就帮几个广东来的老板去养鱼养虾去了,毕竟平时住在鱼塘边,条件比较艰苦,偶尔才能进城,他跟大家见面时也是衣衫不整,一副蓬头垢面的形象。老王很是羡慕着这些城里的同学,至少有个体面的工作,还能找到女朋友,而自己一个人守在荒野郊外,想找女朋友的想法纯属白日做梦了。

老王去年是在一个基围虾海塘那里打工,没想到中途赶上了一场台风,海塘损失不小,全年算下来基本没挣啥钱。今年他换到一个养殖石斑鱼的鱼塘,眼瞅着快到了收获季,他邀请大家去他鱼塘去玩耍。于是大家找了个周末,赵潇涵带着女朋友姚若璞,徐亦达带着蒋欢,还有何光荣,大家分别骑着摩托车来找老王。

老王的鱼塘在北海市东面新设立的铁山港区最南侧的海边,这里叫做营盘镇。其实营盘这里最有名的是珍珠,北海是国内知名的珍珠养殖基地,民间素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说法,西珠所指应该是西方国家的珍珠,东珠则是浙江那边的珍珠,南珠讲的其实就是北海这里的珍珠,尤其就是指营盘镇出产的珍珠。浙江那边出产的珍珠多是淡水养殖,品质自然比不上这边海水养殖的珍珠。营盘镇这里的海水盐度适中,水质良好,水温适宜,浮游微生物饲料丰富,最适宜各种鱼类、对虾、蟹类和珍珠、象鼻螺、文蛤、大蚝等贝类的生长和繁殖。所以营盘的珍珠生产历史悠久,名扬古今中外。据《合浦县志》记载:合浦自东至西的沿海有乌泥、平江、青婴、断望、杨梅、珠砂等七大古珠池,这些古珍珠池中产有大量的天然珍珠,并且有的是“夜明珠”,采捕珍珠始于东周桓王,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徐亦达一行人骑着摩托车从庙山一路从东到了营盘镇后,再拐向南往海边的方向驶来。前方快到海边了,能见到路边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海塘,都是养殖户们用抽水管道把远处海里的海水抽灌进池塘里,大家养殖的品种有珍珠、鱼虾、鲍鱼之类,还有一些露天的晒盐场,白色的海盐在阳光下奕奕亮闪着银色的光芒。

赵潇涵在水产局工作,平日里经常下乡指导各个养殖户们如何防治渔苗的病害,所以很熟悉这里的路线和地形,他先带着大家去了一处廖无人烟的浅滩。快到海边的时候,大家眼前一亮,只见几颗高高的椰子树环绕着一汪湛蓝的海湾,沙滩上的沙子也是银白色的,虽然质地比银滩那边略微粗糙一些,却一样没有砂砾石子,赤足踩上去一样是温润松软。大家停好摩托车后,开心地跳入了这片浅海,徐亦达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片风景简直就是一幅明信片,太美了。”

赵潇涵得意地炫耀道:“这里交通不便,人迹罕至,也就只有当地人才知道这里,但是他们都是养殖户,人家每天看着门口那片池塘,哪有心思来这里玩耍啊。我要是有钱就把这片海滩承包下来,做个五星级度假村。”

何光荣打趣道:“赵老板果然大气,今天我们几个人来就是vi待遇了,全程免费享受这五星级私人度假海滩了。回头你在度假村里给我留个卡拉ok包间,给我个最好的海景阳台,我要每天端着美酒,搂着美女,夜夜笙歌。”

几个人都没带泳裤,也就没再往深水区前进,只是在浅滩的地方踩了会儿浪花就上岸了。穿上鞋子后,大家再骑上摩托车奔向老王的鱼塘。

没走多远就到了鱼塘,老王正在翘首期盼着大家的到来。大伙儿停好车子,跟老王打了个招呼,然后四处参观了一下这个鱼塘。果然这里条件实在是简陋,附近啥建筑也没有,鱼塘边倒是有个简易棚屋,里面也没有空调,只有一张床,上面搭着蚊帐,然后就只有一台电风扇,桌上电视机的屏幕上也都是雪花,正播着无聊的电视剧。

老王介绍到,这里条件的确艰苦,不过最近快熬出头了。今年的石斑鱼没啥病害,老天爷也开眼,没有再来大的台风,下周就可以集中捕捞出货了。如果顺利的话,今年这个鱼塘就能收获一百多万元的收成,扣除饲料、电力等成本,大老板可以获利个大几十万元,自己应该也能挣上十万元以上了。

大家正聊着呢,远处来了个拖拉机开到附近来,老王卸麻利地卸下几个大麻袋来。大家凑上去看,却都是腥臭无比的小鱼,这些都是渔民捕捞来卖不上价钱的海产品,干脆就以低廉价格批发给这些鱼塘养殖户了。老王拎起一袋来,走到鱼塘旁边的一台粉碎机旁边,打开电源,把小鱼倒进了粉碎机。打碎的鱼肉和骨头顺着倾倒槽滑到了鱼塘中,那些鱼儿如同听到了开饭的冲锋号一般,从四面八方游了过来,争抢着这些鱼食。

池塘中还分布着几个氧气泵,一直4小时启动着,否则鱼塘里会缺氧。过了一会儿,两袋鱼饲料被吃完了,争抢的鱼儿慢慢游走开,水面上恢复了平静。

老王介绍道:“平日里这个池塘每天早上和下午需要各投喂三大袋碎鱼饲料,最近快到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秋宵梦觉 最新章节第三十六章 蔽而新成,网址:https://www.tden.net/128/1285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