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宠辱不警(1/2)

作品:《秋宵梦觉

老先生站了起来,他给徐亦达指了一下:“你看这个路口,你走过去那边有个公交车站。 us我想想,你坐1路车就行,那车应该可以直接到鲁迅公园,你在鲁迅公园下车就是外国语大学了。”

徐亦达头谢过,正要离开的时候,老先生却叫住了他:“等等,我听你说是来考试的,那你考试完还游览上海不?我可以带你逛一下。”

徐亦达想了一下答道:“我明天上午考试,下午就没事了,周一上午要去拜访我们兄弟公司,下午就得去机场了。”

老先生笑了一下:“好的啊,那你这样,明天下午三左右我还在这里等着你,你到了之后我带你逛逛南京路。”

徐亦达头谢过,跟老先生告辞后顺利地找到公交车站,过了一会儿登上了1路公交车。到达鲁迅公园站后,下车找了个小旅馆住了下来,又提前去考场确认了一下位置,才找了个饭馆填饱了肚子。之后他回到旅馆里,跟父母和蒋欢都打了个长途电话报了平安消息,看了会儿英语教材就休息了。

第二天上午徐亦达来到考场,考试前问了旁边位置上的几个考生,还真有从广西来参加考试的。试题还是有一些难度,徐亦达有些生疏,不过还是基本答完了卷子。

午后他乘车来到人民广场,果然见到昨天那位老先生正在长椅上读着当天的报纸。徐亦达上去打了个招呼,老先生连忙把报纸收好,热情地站了起来:“你来了,那我就带你看看南京路吧。”,说罢两人就往东一路走去。

老先生笑嘻嘻地介绍着自己:“我姓张,上世纪60年代初就响应号召去上山下乡了,上海这边去云南贵州的比较多,而我们一群人却来到了柳州下边的柳城,你听说过吗?”

徐亦达茫然地摇摇头:“还真没听说过。”

老张介绍着:“柳城就在柳州西北方向,是个小县城,县城旁边有一条融江,倒是山清水秀。不过当时条件的确艰苦,我们去那边人生地不熟地,还是吃了不少苦头。文化大革命后我们陆续回到上海,我进了棉纺厂工作,不过效益一般,我现在办理了早退手续,家里有个孩子去日本留学去了,就剩我和老伴两人,我特别空闲,也就每天读读报纸,散散步。昨天听说你是广西来的,我就觉得特别亲切,所以今天我给你志愿当导游,我也心情好。”

徐亦达明白了,他头谢过老人家:“谢谢你了,我其实毕业到北海来也算是支边。您以后要是有机会的话,可以回广西来看看。”

两人一路聊着,过了路口就到了南京东路,这里的商店鳞次栉比,熙熙攘攘的行人川流不息。老张介绍道:“这里就是上海最繁华的地方,这边是第一百货大楼,往前走还有亨得利手表总店。那个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讲的就是这条路上的故事。”

两人上得楼来,徐亦达给自己采购了一条裤子,又给蒋欢买了件毛衣,老张倒是很耐心,一直陪着。然后两人一路向东来到外滩,老先生指着黄浦江对面那一大片建筑群介绍道:“你看对面就是浦东新区,1990年国家做出重大决策要发展浦东那边,现在对岸的建设规模已经起来了。不过我自己还是喜欢浦西这里,我们老上海人啊,都住在石库门那里,街坊邻居都熟悉,附近买菜购物也方便。所以啊,有句话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徐亦达笑了一下:“这倒是,创业之类的活儿还是交给年轻人来吧。”

老先生问道:“从这里往南走不远就是豫园,要不要再去看看?正好我可以顺路回家了。”

徐亦达眼瞅着天色渐晚,就没有再继续观光。老先生留下自己家里电话号码给到亦达,交代他以后再有机会来上海的话,可以再做联络。徐亦达收下号码,向老张谢过后告辞了。

第二天一大早徐亦达收拾好行装,退房后来到了中山北路的上海中期大厦,上到楼上见到了中期的副总经理刘总,之前北海这边的交易部马经理已经电话联络过他。

刘总跟亦达握手交换名片后,先带他来参观公司的信息技术部,在cifco系统中上海中期在规模上仅次于北京中期,办公场所装修得很是豪华,各种设备和系统密密麻麻。徐亦达看到他们用的信息系统除了路透财经之外,还有其他几家系统,比如世华金融等。而比路透财经厉害的是,他们的报价系统可以提供上下十个档位,还有买卖队列、逐笔成交、委托总量和加权价格等,这种数据实在是让徐亦达眼红。

刘总又带着亦达参观了其他几个部门,大家都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最后两人回到刘总自己的办公室。亦达问及上周“7”国债风波的背后是否还有更多隐情,刘总只是笑笑。他解释道:“其实大家表面上只是看到财政部偏袒了自己下属的企业中经开,而事实情况还真不是这样。如果严格按照那个保值贴补政策计算,没有额外的贴补,7的价格也应该在154元以上,如果算上贴补,得160元了。最后平仓价估计在151,其实是财政部帮助空头耍赖掉几十亿元的损失了,多头实际上少挣了几十个亿。”

这话却全然颠覆了徐亦达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秋宵梦觉 最新章节第二十七章 宠辱不警,网址:https://www.tden.net/128/1285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