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听海的歌(1/3)

作品:《秋宵梦觉

阿东上次做了个双人自行车后,又开始接着折腾。 us这次他开始制作音箱了。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找来了几个惠威的喇叭单元,先是用木料打个两个箱体,前面板那里各自开了三个不同尺寸的圆口,把高中音单元从上到下排列好位置固定好,再安装上倒相管,把分频器在下方固定好,后端预留出喇叭接口位置,最后再塞了一些吸音棉进来。完全封闭后,从外面把喇叭罩装上,一套实木箱体的落地音箱就完工了,还真是像模像样。他又搬来一台厚实的功放机,还有一台天龙cd机。接上喇叭线后开启电源,塞入一张cd,美妙的歌声就从音箱中传了出来,高音明亮细腻,中音醇厚悠长,低音则丰满结实。这次拿来试音的是一张蔡琴的专辑,第一首歌却是之前徐亦达没听过的《渡口》,没想到这种声音一响起来就让他听入了迷,蔡琴悠长厚重的声音飘荡在整个房间里,各种配器则从七窍之外丝丝不断地钻入脑中,再度合成为一曲优雅淡定的作品。

见到亦达脸上的惊讶表情,阿东得意的说:“要说拿音箱来听渡口,主要还是要听开头。第一声鼓,听听鼓皮是干的、湿的,还是破的。接着三声梆子,听听是清脆还是浑浊,想想梆子的材质。然后进贝斯,听听低音是浑厚还是单,放出来是不是还收得回。接着进吉他,听听手拨动琴弦的感觉。最后听蔡琴开口的第一声,听听离话筒远近,声音是一片片的还是一粒粒的还是一团团的,还是嘴里含着东西的。还有“轻轻抽出”这几个字能不能听清唇齿音。”

徐亦达有些疑问:“你这评论也太玄乎了吧?”

“那这样,我再给你放这首《月光小夜曲》,你先听着,等下我考考你。”阿东俏皮地按了快进键......

月亮在我窗前荡漾

透进了爱的光芒

我低头静静地想一想

猜不透你心肠

好像今晚月亮一样

忽明忽暗又忽亮

到底是爱还是心慌

啊月光

月亮在我窗前荡漾

透进了爱的光芒

我低头静静地想一想

猜不透你心肠

好像今晚月亮一样

忽明忽暗又忽亮

到底是爱还是心慌

啊月光

到底是爱还是心慌

啊月光

......

一曲奏毕,余音袅袅,徐亦达听得正是醉了,阿东眨着眼睛问道:“刚才这首里面你听出来几次蛙鸣?”

“大约五六次吧,有些听不清楚。”亦达小心翼翼地答道,刚才歌曲到最后的时候的确隐约听到几声池塘中的蛙鸣,但是没留意有几次。

“哈哈,你这就是典型的木耳,意思就是木头做的。正常耳朵应该可以听到9声,不过这不是蛙鸣,而是蛤蟆叫。”阿东得意地炫耀着。

徐亦达被戏耍了一把,有些不服气:“你这就是瞎说,要是说比谁听到的蛤蟆叫声多,把音量调大不就得了?”

阿东笑了一下赶紧来安慰:“我逗你的,其实要评测一个音响的好坏,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平衡、声场、解析、厚度、密度、分离度、音色还原、定位、透明度、动态、瞬态、蕴味......当然最终是整体表现和感染力。你想想,一首歌的诞生,首先要有词作者和曲作者,再有乐队的伴奏和配器,最后是歌手带有感情的演绎。歌曲本身是在录音棚里录制,再进行剪辑、编曲、合成和包装、制作,然后就静静地被封印在cd或者磁带里,我们听歌的时候,实际是用音响器材把所有这一切再从cd里还原出来,送到我们的耳朵里,再经过你自己的理解和消化深入到自己的内心。这个整体过程需要带着温度来传导,这种温度能跨越时空把你和那些创作者连接起来,从而让你温暖或者沉静下来,无关外面风雨飘摇,内心却是自在花开,这才是音乐的意义。反正这套箱子还算对得起我花的银子。”

亦达见他说的有道理,想起来了大学同学黄磊的话:“怪不得我同学说过,男人可以没有女人厮守,但是必须得有音乐相伴。好吧,你看我还在用随身听呢,等我有钱了,你帮我弄一套。”

“没问题,我带你入门。”阿东拍着胸脯答应了下来。

九月到了,本来徐亦达要去市里跟父亲老徐那边吃饭,但是这次潘东梅还真是联络了厂子附近的几个单位,确定在厂里的会议室里搞个青年联欢会。庙山这里除了海华公司之外,还有几个单位,一个是市粮油食品厂,一个是市外贸公司,她在那边都有熟人。

徐亦达的晚饭倒是正常在食堂吃的,餐后回宿舍稍微休息了片刻就去了会议室,何光荣也来了,而赵潇涵却没有参加,毕竟他住的太远,况且他已经有了女朋友姚若璞,就不赶这种联谊会了。潘冬梅和林菲下班后就在会议室里忙碌着,她们很厉害,从厂里工会要了一笔预算,买了一些水果食品,在会议室上空拉起了一些彩带,而会议室中间的座椅椅子都推到一边去了,空出来一大片场地,阿东则在旁边调试着音响设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秋宵梦觉 最新章节第五章 听海的歌,网址:https://www.tden.net/128/1285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