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我歌于斯(1/3)

作品:《秋宵梦觉

这一天中午老徐打来电话,亦达跑到宿舍楼的一楼门卫那里接听。 us其实刚过完春节,老徐回到学校之后就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这学期他没有课程,也不是行政干部,学校领导倒也豁达,给老徐爽快地开了绿灯,也算是顺应改革开放潮流。于是老徐一个人自己去了北海市,在之前周叔叔交待的那家杂志社开始工作了,这家杂志社叫《沿海财经报道》,是北海市科委主办的杂志,正式全国发行,也是北海市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舆论阵地。当然老徐这次过去的主要目的是给徐亦达毕业后去北海工作做一个铺垫。老徐在电话里说章阿姨已经联系了一家企业的老总,虽然是一家民营企业,却是北海市的明星企业,那个老总去年刚当选为广西十大民营企业家,企业做得有声有色。再过一段时间就会开出接收函到学校来。老徐还给亦达邮寄了一些香烟过来,要他去分给老师和同学们。

从泰山回来,徐亦达就和罗慧在一起了。说是在一起,其实不过是两个人一起去食堂吃饭、去教室一起自习、一起在实验室守着数据。

罗慧的论文一样也由另外一个学霸搭档来为主搞定,所以她自己很空闲,就到实验楼里来找徐亦达。徐亦达的实验室就在一楼,他除了守着那个大烤箱之外,就是在做各种托福模拟试题;罗慧则坐在一边静静地看英文的读者文摘,单词不认识的时候正好可以找亦达问,都不必查词典了,有时候她也会带一些或者杂志来读。而化学系的蚊子却是出名地厉害,这些蚊子也许是吸收了那些乱七八糟的化学物质,个头巨大无比,只要是被它们叮上一口,身上的大包奇痒无比,所以他俩在实验室呆的时间并不多。

两个人去食堂吃饭的时候,一般都去最南面那边的小炒柜台。老徐去北海后,给亦达的每月预算多了不少,他也交代徐亦达毕业前后要多一些社交应酬,多些花费也是必不可少。食堂上售卖的普通饭菜都是大锅炖煮出来的,价格低廉却油水明显不足。而小炒这里则是大锅快炒,上一锅香喷喷的菜肴出锅后,师傅抄起热锅拿到水槽里飞快地刷洗干净,灶台上的火苗没有了遮挡则窜起老高,师傅放回铁锅,火苗被压制着不甘心地窜出锅边;师傅再抡起大勺,舀上半勺的食用油,片刻之后油烟喷腾而起,师傅麻利地把备好的食材一股脑儿倒进锅里,噼里啪啦的声浪冲击着耳膜;师傅熟练地翻炒着,不时添加着各种调料,远远都能闻到香味。不过一会儿工夫,一盘香喷喷的小炒就出炉了,价格也不贵,1.5元一份,如果想多吃肉,还能指定额度让师傅备料时多添加即可。

还有一次,罗慧从她家附近买来了一只刚出炉的道口烧鸡带到了学校,她到实验室里找到了徐亦达,然后神秘地掏出一个大袋子,拿出来一只外表金黄、酥脆可口的大烧鸡,还带着温热,实验室里洋溢起满满的香味,把亦达看得目瞪口呆。两人大快朵颐,最后还是没有吃完。只好把剩下的打包带回宿舍去。

而徐亦达每星期还要去北校区上三个晚上的托福冲刺课程,其他更多时间两个人则是去到学校的图书馆里自习。下课后两个人会沿着图书馆门前的那条马路散步一会儿,罗慧喜欢吃冰棍儿,两个人背着书包,每人一只手上拿着冰棍,另外一只手牵着,也全然不顾周边同学们的目光。

老徐邮寄的烟也到了,大概有七八条,大部分是黄色包装“555”的牌子,其他还有红色的万宝路,以及白色包装的“mild seven”,也不知道老徐是从哪里拿到的。徐亦达自己不喜欢抽烟,所以他基本上都把烟分给了宿舍的同学们,毕竟烟草的味道让他的嗓子很不舒服,他只是觉得抽烟的样子比较成熟一些。相比之下,mild seven的味道过于清淡,万宝路的味道又有冲,只有“555”的味道正合适,不过亦达也只是把烟从嘴里吸进来,再从嘴里或者鼻腔中吐出来,轻轻地弹一下烟灰,做个潇洒的样子而已。况且罗慧也不喜欢烟味。

亦达的实验数据陆续出来了,搭档苏晓望尝试着做了测算,看着那个图表上散布的各个数据,他也有头疼。不过后来他还是陆续调整了一些参数,总算把线性数据整理出来了。最后论文答辩顺利通过,整体完成得还不错。

托福考试也结束了,出了考场之后,亦达感觉还可以,但是这个成绩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出来,而且自己也基本用不上了。

这中间,徐亦达带着罗慧还回了一次信阳老家。列车上人不多,罗慧呆呆地看着窗外的风景,她的眼神里对外面的一切都充满着憧憬和好奇。亦达回家前没有给家里打招呼,当他敲开大门后,母亲何慧芳看见儿子带了一个女同学站在门外,还真是有吃惊。她楞了一下,马上热情地招呼两人进门,然后开始忙起来,做了一桌子饭菜。

亦达跟罗慧介绍着:“我妈做的饭菜味道可好了,每次回家来我都吃得走不动路。”

罗慧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阿姨的手艺真不错,回头跟您多学习啊。”

何慧芳问罗慧:“你的毕业单位定了吗?”

“基本定了,家里人找了关系,确定是省电力研究院接收。”罗慧轻轻回答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秋宵梦觉 最新章节第二十七章 我歌于斯,网址:https://www.tden.net/128/1285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