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道常无名(1/3)

作品:《秋宵梦觉

一转眼,又是十六年过去了。 us

这十六年的经历,虽然不算波澜壮阔,却也是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其间各种波折,也属必然的人生起伏,挫折是前进的动力,痛苦是比快乐更重要的天分,不必提笔再诉。

人生,是由两个字组成的。

第一个字是人,先是个体的本我,再是家庭和组织,然后是社会百态。个体都需时时独省之,再与家庭和组织交错,并不断融入社会百态,自己是这个社会变迁的亲历者也是旁观者,出世为先,入世为后,万事只凭一个诚字,足矣。所谓悬天广思着静远,和风淡睡仙缕眠,醒倦飘赴尘凡世,挚以万诚待友全。

第二个字是生,而又以命、存、活为三层。

其间第一层先是生命。关于生命,却是山雨将倾,海虹归来,复苏万物,覆灭千川,你来时我散,你散时我存,你存时我灭,你灭时我又冉冉重生。

第二层是为生存,生命本身其实并不平等,生存也是参差百态,但无论如何,都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第三层是为生活,生活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人活一世,虽然长路漫漫,世道艰辛,其实这目标并不难达成,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徐亦达回想起自己人生中曾经相遇过的那些故人,发现各个求学阶段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未必就能出人头地,但是经年累月过后,却也各自花开。

亦达初中毕业时成绩最好的同学被保送上了武汉的某个中专,因为那时候一旦上了中专就能成为干部身份,很快就有收入,结果他毕业时回到市里的火车站工作,多年后也成了站里的某个中层领导。

高中毕业时徐亦达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以高考状元身份考入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的是制冷专业,毕业分配到陕西某个山沟里的军工厂里工作,多年后随着单位搬迁到洛阳某研究所,目前已经评上了高级职称,每天晚上很开心地在唱吧上唱着各种卡拉ok,再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中。徐亦达高中同桌江秦良现在上海,已经成了一名金融领域的私募大佬。而高中里下一届的状元则功成名就,先是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再去了耶鲁大学,后来做了级投资人,先是出手给耶鲁大学捐了888万美元,再给母校人民大学捐了个亿。

到了大学阶段,徐亦达班里的学霸杨晨现在北京某家外资医疗器材企业从事销售业务。而班长贾新光却不幸于毕业三年后因病去世,令人扼腕叹息。

单就出人头地和平凡人生比较而言的话,到底哪个更快乐,其实也没有答案。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

经管学院的毕业同学里,这些年来也是命运各异。一些体制内的同学仕途顺利,已经纷纷上升到司局级领导职务。一些同学在各自商业道路上也是正在积极拼搏,努力开创各自的事业。

徐亦达的网球搭档王洋目前创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他同时还是一名业务摄影家,曾经走遍非洲、南美,还从秦皇岛的老龙头开始沿着长城徒步,拍了无数长城主题作品,最后汇集成册出版。徐亦达也找他要了两张摄影作品装裱在家里,本文作品《秋霄梦觉》的封面就是他在塞北坝上的茫茫草原上驾起三脚架,长时间拍摄的星轨云图,在此特别感谢之。

王洋的本科同学李永也是球友,早几年已经是和君咨询的高级合伙人了。马重阳现在一家汽车互联网企业任高管,他的孩子今年刚拿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另外一个球友安晓川本来也是徐亦达的本科同学,现在则创立了一家工业互联网企业。

其他同学各有抱负和收获,第一届班长史晓东就职于某世界五百强企业担任中国区主管hr的副总经理,建筑央企的朱嘉晨果然继续读了管理学的博士,在央企里也做到了部门总经理。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杨同学之前在北京陆续买了些房子,后来移民到了加拿大,岁数不大,也是趁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考了个滑雪教练的执照,每年冬季在全世界最好的滑雪场惠斯勒山上纵横驰骋,倒也快哉。

曾经指徐亦达股市纵横的老刘后来调到某烟草局任局长,同学们曾经去看过一次,差不多00多平米的办公室让大家很是眼馋,不过八项规定出台后,他的硕大办公室也只能适当改造分割了。他的孩子学习成绩很是争气,也考入到了美国藤校。

至于毕业时就移民加拿大的李宏则是隐性富豪,彼时低价买入亦达推荐的几只中国概念股给他带了数百万美元的收益,每年春节时也会在班级微信群里发个大红包来。

还有几个同学所在的企业在a股上市后,因为是高管,基本实现了财富自由,坚持运营几年后陆续退隐,小隐隐于朝,大隐隐于市,现在倒是每天喝茶健身,学习些书法手谈,或者是玩起摄影读书来。

至于大学同学,周裕峰博士毕业后去了美国,从事生物科技研发工作,夫人也是他在国内就读的同学,去年一家人归国访问,亦达在北京接待他们一家人,倒也其乐融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秋宵梦觉 最新章节第十六章 道常无名,网址:https://www.tden.net/128/128549/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