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三章(1/2)

作品:《情断长春

梁泉江的电报内容写了一半,突然停了下来,因为他心里总像有什么事情没有交代清楚似的很不安稳,于是,他冷静下来,再次叩问心灵,过了半天他才接着写到;“妮娜,等到将来条件成熟了我一定去苏联探望你和孩子,你一个人养活孩子真的很不容易,每每想到这些的时候,我就睡不着觉,可是,我又无力分身,我想这一你应该能明白,没有别的法子,我只能祈求你和孩子的原谅,另外,我想我没有资格给孩子起名字,所以,就由你给孩子起名字吧,我祝福你,祝福我们的孩子——健康向上。 us

我请求你,我亲爱的妮娜,重新组织一个家庭吧,千万不要等我,再一次请求你和孩子的原谅,我愧对你们。”

这封长长的电报,终于发出去了,一连多日,梁泉江的心情都被阴霾笼罩着,晚上,桂珍她们问他为什么闷闷不乐时,他用“我没有啊!”这句很简单很笼统的话搪塞过去了。

学校放暑假的时候,梁泉江领着一家人又回到了长春,先是把王靖雯的户口从长春迁了出来,然后又到王靖雯原来教书的学校,开了一份证明,证明她曾是该校的数学老师,接着他花了三个晚上说服了桂珍和保佳,让她们两个留在长春,领着三个孩子继续生活。

桂珍和保佳虽然让了步,表示可以留在长春,但是,她们提出了一个要求,等到梁泉江和王靖雯回密林的时候,她们领着孩子也跟着回去,住到国庆节的时候,再走,梁泉江当然没有意见。

就在梁泉江和家人准备回密林的时候,邮递员给他送来一封信,梁泉江一看信封就知道是刘建辉从香港给他寄来的,信的内容很短,就是邀请他去香港,刘建辉特意告诉他,已经给他找好了学校,他过去就能上班,末尾是何花对他们全家人的问候。

梁泉江立刻给刘建辉写了回信,告诉他自己新的通讯地址和目前的情况,并且再一次谢绝了刘建辉的好意,临回密林的头一天,梁泉江主动探望了已经回到长春工作的伊万,告诉他自己马上就回密林,伊万见梁泉江没有去苏联的打算,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反复对他说;“泉江老弟,我是可以帮忙的,你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比如调回来或者去苏联,还有别的什么,等等”

伊万说完这番话,耸耸双肩,表示了遗憾,梁泉江也只好摊摊手,笑着谢绝了伊万,并且对伊万说;“伊万大哥,您要是回国休假或者有别的机会回国,一定要提前告诉我,我会给你带上长白山上的土特产品的。”

“好啊!”伊万很实惠,他真就头答应了。

等到梁泉江他们全家又回到密林后,梁泉江利用空闲时间,先是找到地区教委,把王靖雯的情况介绍了一遍,当教委的负责人听说王靖雯是伪满时期的女子国高毕业生,还在长春二中教过学,很痛快就答应了梁泉江的请求,同意王靖雯到密林县第二中学任教,就这样王靖雯跟着梁泉江,在密林县开始了教学生涯。

梁泉江刚刚把王靖雯的事情落实完,张大嫂就生了个女孩,张大哥整日里乐得合不拢嘴,自己念叨着;“老来得子,必有福报。”

紧接着张大哥又按着张大嫂的要求,找到梁泉江,让梁泉江给孩子起名,梁泉江想了一会说;“孩子就叫张习之吧。”

然后又解释给张大哥说;“习之出自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盼望孩子长大后认真学习,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意思。”

张大哥欢天喜地去给孩子上户口,而为了照顾张大嫂,桂珍和保佳,领着孩子一直呆到了下第二场大雪的前一天,才又回到了长春。

一九五五年公私合营以后,梁泉江家的粮店变成了南关区粮食供应站,根据当时的政策,赵桂珍和韩保佳是第一大股东,所以,由他们分别出任正副主任,粮食供应站的规模一下子扩大好几倍,员工也由开始的四个人增加到了三十多人,永珍经过桂珍的推荐,被上级领导调到别的粮食供应站当了副主任。

管理一个粮食供应站不比她们自己开粮店,事情繁杂,上下里外都要应付,好在孩子们一天天都大了,梁上银河上了小学,早早和二宝准备第二年上学。

这时候,韩保佳的第二个男孩也快满一周岁了,而赵桂珍的第二个女孩都三毛岁了,幸亏有桂珍的母亲和王靖雯的母亲帮忙照顾孩子,她们才能保证按时上班。

早早每隔一个星期,就会被王靖雯的母亲接到家里去住几天,即便如此,桂珍和保佳也是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所以,每到梁泉江和王靖雯放寒暑假的时候,都是他们主动回到长春。

王靖雯在密林又生了个姑娘,不过,她和梁泉江商量后决定把这个孩子留在身边,所以,每当王靖雯回来的时候,她就领着孩子回到梁泉江从前给她买的位于四道街边上的那套房子里去住,政府进行房产登记的时候,桂珍和保佳商量的结果是东三马路的哪处院子归在了赵桂珍名下,铁北那处房子归在了韩保佳名下,韩家山那边考虑到韩保佳属于烈属,搞土改时,要给她分土地,不过,她按着梁泉江的要求没有要。

日子似乎安定了下来,妮娜的哥哥伊万又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情断长春 最新章节第六一三章,网址:https://www.tden.net/128/128548/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