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题论王道(1/2)

作品:《衣冠何渡

l(")"。

午后,第二项,论。

在上午的“释”项中,雪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非常紧张,但随着思路逐渐清晰,将全神贯注于文上,那些乱七八糟的杂念被抛掷脑后,到了最后,明显从容了许多。

原以为有了上午的经验,下午的“论”项应该会更为轻松,但当雪再次坐在蒲团之上时,她仍觉得有些慌乱,朱唇紧闭,搓捻着手指,企图让自己静下心来。

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雪过得很不容易,从原来的仅会只言片语,通过自身的努力,再辅之于名士的指点,到现在能下笔成文,虽不是对于自己回答有多么满意,但也已经尽力而为。

原本这场廷对,雪的目的就并不是要拔得头筹,她已经决定要做一个唯才是举,知人善任的君主,而今天,她只是作为一个标准而存在,在她之上者入朝为官,但暗地里雪却在跟自己较劲,同时,作为女子不想输给男儿,更不想输给那些轻视过她的肤浅之人。

监督司马、司马烈在位子上坐下,三位主审官走到学堂前面站定,每人身边都立有一卷文纸。

“喈喈“

熟悉的钟鸣声再次传来,司马澄和司马昀派发试答纸,伴随着曹公公尖细的声音,第二项廷对开始了。

下午的廷对是由三位大人各拟一题,学生们自行选择一题,将选好的题写在白纸上,就算是做出了选择,所以派发了空白的试答纸。

看着这空白的试答纸,那个白纸似乎有魔力,雪的脑子也跟着变得一片空白,“论“项考的是于治国理念相关的内容,给的句子容易理解,但关键是要能以此发表自己对于局势、朝堂等的看法。

雪一向不太擅长表达自己,在读书的时候,每次都被司马澄问得一愣一愣的。

这时,只听见“哗”的一声,左如晦的题揭开了。

“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左如晦念道。

众!生纷纷抬头,朝题纸的方向望去,众生的目光之热切,只觉得好像会把那薄纸烧穿一般。

众生之中,对于这句话最熟悉的,应该就是顾允了。

此句出自《汉书食货志》的《论贵粟疏》,是西汉重臣晁绰呈给皇帝的奏疏。

西汉建国初年,当时的社会因连年的战争,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就如同现在的大豫一般。而为了恢复百姓的生活,开国皇帝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农桑,促进了农业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但后来也因此举,产生了因商业发展而导致谷贱伤农,大批农民流离失所,国家日趋动荡的情况。

而这句的大意是:要想使人民安心务农,关键在于要以粮食为贵;使粮食为贵的途径,在于实行入粟拜爵除罪的赏罚政策。

那些看懂了题目的国学生们,脸上都露出了敬佩的神色。左如晦在朝中多年,博古通今、学富五车,从他拟定的题目来看,就可以知道他对大豫,乃一片赤诚。

这一题就妙在,高瞻远瞩。

就好像历史的重演一般,当年的西汉就如同现在的大豫,雪如今也奉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政策,而接下来的历史是否会重演不得而知,但晁绰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略,对大豫今后的发展具有借鉴、警醒之意。

这些国学生都是经过左如晦的手,拟定的名单选上来的,对于他们每个人的状况,他都了如指掌,看着几位国学生脸上露出“知会其意”的神态,他也欣慰地点点头,紧皱的眉头,好像是第一次,舒缓了下来。

第二位破题者是荀廷,只见他笑语盈盈地打开题纸,只见上面写道:

“处君位而令不行,则危;五官分而无常,则乱;法制设而私善行,则民不畏刑。”

题面出自《商君书君臣》,是著名的变法家商君所作,商君辅佐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孝公之国成为日后独霸一方的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 ]

此话的意思是说,君主的政令如果行不通,那边十分危险。官员分配了职位,但是却没有常规,这样便会乱套。法令已经建立,但却有着私惠风行,人民便不会畏惧刑罚。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荀廷就是那个远离大豫朝堂的局外人,他眼看着多藩并起,蹂躏大豫的百姓,而再度进入朝堂,雪的谨小慎微、朝臣的漫不经心、高门大户公子的狂妄自大都被他看在眼里,或许者就是他,对于当今时事的看法。

下面的国学生们还在等待最后一题的时候,国学生王苏,竟然已经拿起了笔,只见他镇定自若,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谁知,这商君是他最为敬佩的先人,这题面也是他颇为推崇的商君的名句之一。

已经公布了两个题面,下面的考生十人十色,有人跃跃欲试,感到称心如意,有人差强人意,觉得尚可,还有人大失所望,眼巴巴地望着裴玄灵,期待着最后的题面。

裴玄灵选择了《管子君臣下》的一句话

国之所以为国者,民体以为国;君之所以为君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衣冠何渡 最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题论王道,网址:https://www.tden.net/112/112891/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