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6章 归来(1/2)

作品:《醉枕江山

李隆基知道姑母太平这许多年来经营出了一股极大的势力,自从父皇登基以来,姑母的势力更是以惊人的速度扩张起来,可是姑母究竟拥有多么大的势力,他的预估还是出现了重大偏差。

宰相韦安石已经被太平公主赶出朝堂,为了安抚太平公主,李旦又把姚崇和宋璟赶出了京城。太平公主以前选择宰相时还比较注意他们的才干和外界风评,所以没有往政事堂塞入太多的私人。

自从吃了姚崇和宋璟的暗亏以后,太平公主在任人上面便再也没有顾忌,这三个宰相空缺全都被她安排了自己的人,政事堂此时有七位宰相,其中有五人出自于太平公主门下,朝臣百官乃至禁军将领中也被太平安插了许多私人。

结果太平公主奉诏离京去了蒲州以后,百官立即开始怠政,李隆基这位监国太子竟然到了政令不出宫门的地步。百官不敢公开抗旨,可是想要拖延你的政令或者扭曲你的政令却是易如反掌。

李隆基空有满腹抱负,却似一头扎进了泥沼,被那淤泥困得死死的,手脚根本难以施展。他终究还是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面对姑母这样令人有心无力的手段,既郁闷又愤慨,万般无奈之下,愤然上书天子,请求辞去太子之位。

李旦不问政事,于深宫中自得其乐,对儿子的苦衷了解有限,所以立即驳回了他的要求。自从太平公主去了蒲州,六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和徒罪都要由李旦亲自处理了,李旦对此不胜其烦,见儿子要辞掉太子之位,以为外界又有什么传言,为了避免再生纠葛,李旦干脆召集三品以上大臣,议起了禅让之事。

李旦对召集来的三品以上大臣们说:“朕素怀淡泊,不以万乘为贵。母后时作为皇嗣辞去了太子之位,先帝时又婉拒了皇太弟的建议。今朕称帝,却倦于政务,打算正式传位于太子,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百官听了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面对这么敏感的问题,心向太子的大臣们固然不敢多言,心向太平公主的人也是不敢贸然出面反对,众大臣沉默半晌一言不发,李旦颇为不耐,又问:“众卿以为如何?”

殿中侍御史和逢尧不是三品官,但是固为职务特殊,所以此时也在殿上,眼见众大臣都不言语,他职微言轻,却没那许多顾忌,便出班奏道:“陛下春秋未高,登基不久,四海臣民刚生钦服之心,怎好仓促退位呢,臣以为不可。”

一有人开头,众大臣就好说话了,陆续有太平党人出面反对,眼见群情汹汹,李旦心中颇为不喜,但是反对者实在太多,李旦也不好固执己见,只好罢此主张。不过第二天他还是下诏,宣布以后军国大事均由太子处置,五品以下官员徒罪及任免由太子一言而决。五品以上官员任免及徒罪也要先与太子商议,再呈报于他即可。

这一来,李旦等于是把以前交给太平公主的权力也给了李隆基,可李隆基虽然被授予大权,政治局面却依旧困顿不堪,因为太平党人的阳奉阴违,他的政令依旧难以贯彻,这种官场争斗又不能动用武力,令李隆基束手无策。

如果要在官场规则内改变现状,那就只有大力打击太平党人,整治吏治,可太平公主虽去了蒲州,早晚还是要回来的,就凭她在父皇心中的地位,李隆基也狠不下心来与姑母撕破脸皮,况且就算他豁出去了,政事堂七宰相五出太平门下,他对高级官吏的调整也休想获得通过。

大唐就在这种内耗中又过了四个月,四个月里朝廷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幸好这个帝国太过庞大,仅仅依靠惯性运作,一年之内也出不了什么乱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种内耗局面还将持续几个月时间,直到李隆基忍无可忍采取极端手段,或者太平公主准备妥当,向李隆基发动全面进攻,但是一个意外使得局势迅速发生了变化:武攸暨死了!

武攸暨到蒲州不久就染了病,原本以为并不严重,但治疗一阵不见效果,病情反而越来越重,终于一命呜呼。

消息传出,李旦这位对朝政敷衍了事对亲情却非常在乎的皇帝马上追封武攸暨为定王,让太平公主的长子袭承爵位,次子和三子也加封为郡王以示恩宠,旋即便下旨迎太平公主回京。

太平公主到了地方后本来一直在准备反扑,她想利用百官怠政给李隆基一个下马威,让李隆基知难而退。李隆基也确实如她所料,愤懑之下主动选择了辞让皇太子之位,只可惜被李旦驳回了。

太平公主见一计不成,又开始筹划对李隆基的再度攻讦,等朝政出现重大纰漏,就由五位宰相率领文武百官出面弹劾监国太子,逼其退位让贤,却不想因为丈夫的死,被李旦提前将她接回了京城。

※※※※※※※※※※※※※※※※※※※※※※※※※

杨帆出京时很低调,回京时也同样很低调,几乎没有惊动什么人,所以直到他回京的第三天,才有一些袍泽好友陆续打听到他回京的消息,相继赶来与他相见。但太平公主就不同了,当她回到长安城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醉枕江山 最新章节第1216章 归来,网址:https://www.tden.net/1/1845/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