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议古论今(2/5)

作品:《黑色宿命

稷)族的后裔。)这早期华夏族两集团的分裂对立实际上是黄帝两子玄嚣(少昊)和昌意两系壮大发展的继续,族群大了,又处在私有制产生和发展时期,分裂对立是必然的。华夏两大对抗集团在进入私有制奴隶制国家的同时,也都为稳固自己的统治寻找依据,于是,夏启的“受命于天,统御万民”为其破坏“禅让制”,把“公天下”变为其自己“家天下”找到了很好的借口,并为以后历代统治者所利用。终夏一朝,前期华夏族两大集团又触合又对抗,共同推动着华夏明的发展。

夏启作为夏朝的最高统治者,当其发现后伯益集团依然强大不可屈服时,不得不作出让步,封玄仲为江伯(又叫鸿伯、帝鸿氏、鸿凤氏,东方古籍由于未脱鸟类图腾,江、鸿通用;伯的意义是指自己前面的哪个人,兄长、老大的意思,后又引伸为霸、尊的意思),承认中原以东凡有水流的地方(黄河、淮河、长江干支流以及其他较大河流,实际是指中原以东全部区域,)都归玄仲统冶(商族代替夏族取得中原地区的统治权后,封东、南、西、北各方实力较大的方国或诸侯为方伯,作为这个方向地方的方国和部族的领导者,即四个方向的老大,但还得接受中央商王的领导,即始终有一层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关系,而夏后启和江伯玄仲的关系则类似后来“战国七雄”、三国或当今中国与美国之间等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且江国为兄为伯,夏国为弟为后。周族的首领姬昌就是被纣王封为西方伯,取得了西方诸侯方国的领导权,所以其子姬发造反时,才有一些方国部族跟随,连东方姜吕族也加入了造反的西方周族集团。到春秋诸侯国争霸时,除了自身本国的实力外,还必须被周天子封为‘伯’,即众多诸侯国的老大,才算正式取得“霸主”地位,才可以对其他诸侯国指手划脚,发号施令。

“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晋公、楚庄王被当时和后世列为五霸之一无争议,因为他们在位期间,国力大增,又都被周天之正式封过诸侯之“伯”的封号,可以名正言顺地对诸侯国发号施令;但对另外几个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在不同史籍中也被列在五霸之一则存在争议,秦穆公争议少一些,因为毕竟灭了西方二十多国,也被周天子封过“西方伯”,但也只是作为西方一个方向的霸主,而不象前述三位哪样是全局性霸主;对宋襄公入选五霸有争议则是其虽然被周天子正式封过“伯”的封号,但这是因为宋国离周都近占了便宜的缘故,宋国本身并不具备做霸主的实力,当时许多中诸侯国都不看宋襄公这个诸侯之“伯”的数,后来带着几个诸侯国与楚国一对阵,果然大败,连诸侯之“伯”的封号也被当时的周天子转封给他的对手楚庄王,但因为宋襄公被周天子正式封过“伯”号,是以一直被大陆中学教科书列为春秋五霸之一;夫差和勾践虽前后参与过春秋后期的争霸战争,压服过一批诸侯国,甚至晋、楚、齐这样的大国也对之忌惮三分,但因为无取得周天子的正式册封,所以,从春秋时期到现当代都对其被列为春秋五霸之一有不同意见。)来换取玄仲对夏启统治中原地区的承认,而夏启无论是其自己还是在早期华夏西集团内还是被早期华夏东集团或外族称为夏后(后通侯,一开始的古意是指在后面或在下面等候的哪一个人,后来才引伸为王,最高统治者的意思。

夏最初的意思也是指蝉蜕变前的虫子,周族继商族统治中原后,为突出其统治的正统性,宣称姬周族自黄帝以来就是龙的传人,自然同姬周族一样同属于早期华夏族西集群的夏人当然也是龙的传人,演变到当代社会,龙的传人则从原来专指华夏族人、汉族人,发展到现代社会是泛指包括各数民族在内的全体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即在父系中带有华裔人血统成份的人)都可以称做“龙的传人”、“华夏儿女”。周初统治者为强调自己统治的正统性,还改变华夏族一贯相传的祭祀传统,把原来的祀少昊改为祀颛顼,把五帝之首的少昊开除出上古五帝之列,受此影响,后来的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虽然西汉时“三皇五帝”的资料比当今丰富和接近史实,但还是不能写一篇独立的“三皇本纪”,只能把“三皇”之一的黄帝作为“五帝”之一写入“五帝本纪”里,留给后人对“三皇五帝”更多的争议和对中华上古史更多的遗憾。也使我国史学界一惯认为我国种族姓氏的源头多数出自黄帝次子昌意系下的误区得不到澄清或考证核实,笔者认为,恰恰和人们的习惯认识相反,我国汉族姓氏源流多数来自黄帝长子玄嚣(少昊)系,少数来自黄帝次子昌意(包括其子颛顼系)系,即源自玄嚣(少昊)系的姓氏应该比源自昌意(包括其子颛顼系)系的姓氏多一些,而不是相反。夏启虽然率先在中原地区把原由少昊(玄嚣)、昌意两系轮流坐天下的原始“禅让制”(禅让也只是少昊、昌意两大集团中的大部落首领中禅让,而不会让大部落联盟的酋长之位落到一些中部落或弱氏族首领的身上,也就是被儒家一再吹捧的“禅让制”也只是极数高级贵族才能参与的民主游戏,连实力一般的氏族部落首领都不能参与,更何况是广大的平民和奴隶,所以,其中的民主成分还是很少的)的“公天下”变为由“姒夏”一家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黑色宿命 最新章节第269章 议古论今,网址:https://www.tden.net/0/21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