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春神(3/4)

作品:《黑色宿命

能量是对高手够不成威胁的,高手过招,不但要求强横的力量,而且要求变换多端,这主要表现在对能量的控制上,你能随意控制能量,你就可以对付数倍这样的能量。你看帝俊就可以凭借远远弱于寒星的能量将其抵消掉。其实我对后羿还是蛮欣赏的,象他这种超远攻击型的弓箭手在洪荒之中少之又少,能够做到后羿之种程度的就没有了。

巫门修士凭借的就是一副强悍的肉身,要肉身,后羿在一干大巫之中算是弱者,但他凭借震天神弓和射日神箭,其攻击力远比其他几位大巫强劲。不管怎么,后羿最后一击被帝俊轻易抵挡住了,按点寒星停止了脚步,被帝俊一把抓住,随手一捏,就成了粉末,从帝俊手中飘散开来。此箭虽然无功,但也给后羿赢得了时间。巫祖句芒将手一指,一道绿色的光芒射入后羿体内,滋补着他将近枯萎的身体。句芒双目闪着寒光,对帝俊道:“帝俊,你身为天庭天帝,不在天庭纳福,怎么跑到我洪荒大地上欺负辈,真是有失天帝尊严。”帝俊本想一举杀了后羿祭奠自己死去的九个儿子,后羿被句芒护着,杀不了,一股恨意缠绕在眉间,他沉声道:“句芒,今日我一定要杀了后羿,为我儿报仇,如果你感阻难,我就先杀了你。”对于帝俊的厉害,句芒有着亲身体验,以往的战斗中需要四位巫祖一起出手方才能够压制住帝俊。现在只有自己一个,确实不是他的对手,但是凭借巫祖强悍的身体,单独和帝俊战个三天三夜也不是问题,顶多一直被其压制,想要杀了自己还是不能的。巫祖好战的性格他也有,那里肯轻易认输,再自己几个兄弟正在往这个方向赶来,怕他个鸟。句芒哈哈大笑,道:“帝俊,你还真够狂妄的。我巫祖岂有不战而逃的习惯,尽管放马过来。”于是一场大战开始了。

巫妖劫之后的句芒考证句芒就是奥丁其实,句芒在巫妖大战之中侥幸逃过一劫,只是失去了一只眼睛,它在大战后期带着残余的巫族部众逃到了天之极西,成了如今西方的创世之神奥丁。

句芒就是奥丁的根据有以下几点:首先,奥丁在北欧神话中阿斯神族的至高神,被视作诸神之王,也是死者之王、战神、权力之神、魔法之神。他曾以一人之力冒险闯入冥界,为人类取得古字,从而拥有大量知识,因此而失去一只眼睛。他在北欧神话里的形象是手中拿着由世界之树-yggdrasil树枝作成的长枪,双肩上栖息着两只大的乌鸦,一只叫“海吉~hgin”代表“思维”,另一只叫“牧林~mnin”代表“记忆”。这两只大乌鸦每天环绕世界飞行,然后把所见所闻毫无保留地向奥丁报告。从这里不难看出他就是祖巫木神句芒,因为句芒拥有先天十大灵根的扶桑树,而扶桑树上正是金乌的栖息之地!

这一点跟奥丁的形象介绍不谋而合。众所周知大巫后羿射杀10大金乌,唯独陆压真人逃脱,这里有几个疑点:第一,10大金乌均是当时已是大罗后期到准圣初期级别的人物,而后羿只是一个大巫,单个实力相比相差不多,但要是让后羿以一敌十,虽有射日神弓的相助,恐怕后羿很难抵挡的过十大金乌的联手而全身而退。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射日弓是帝俊赐予后羿射杀金乌的神器,而十大金乌一是帝俊的儿子,一是东皇太一的儿子,具体是两大妖帝谁的儿子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肯定是两大妖帝其中只有的子孙,而射日弓却由一大妖帝之一的帝俊交予后羿让其射杀自己本族的太子,就算金乌不是帝俊的儿子,帝俊借巫族之手铲除异己,而10大金乌9死一逃之后,后羿并没受到另一妖帝太一的报复,反倒被自己的弟子大巫逢蒙所杀,这之间有多少的玄机,很值得人们去深为考究!所以不难得出结论,不管是什么原因让后羿与十大金乌展开大战,但十大金乌并没有10去其9,不知道是何原因让其他的金乌全部遁入苍宇消声匿迹,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跟接下来的巫妖大战有着直接的关系。了这么多金乌的事情,但似乎这些还不足以证明奥丁的两只乌鸦就是木神扶桑树上的三足金乌,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巫妖大战的情况。传上古巫妖大战,妖族两大帝君太一与帝俊招集妖族步众摆下了周天星斗大阵,与十二祖巫的十二都天神煞大阵玉石俱焚!但是事实是否如此呢?下面我们请看,首先,妖师鲲鹏在妖帝排布大阵不备之时,盗走了河图洛书,远遁北冥,而妖族其他两位亚圣级人物女娲跟伏羲根本没去参加此次大战,而十二祖巫由于后土合六道立轮回,十二都天神煞大阵并不完全,但是从整体实力上来看也比少了河图洛书及一干妖族大圣的周天星斗大阵要强的多。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即便是两族大战,虽然巫妖两族元气大伤,但12祖巫绝对没有死绝,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剩下的巫族远遁西荒成了西方的神王。众所周知,奥丁是一只眼,有一只眼是被巨人弥米尔所伤,这里可以看出,作为神王的奥丁是经过一场很大的战斗,并且以很沉重的代价取得了胜利,而这正与巫妖大战的激烈程度基本吻合,而奥丁就是12祖巫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大祖巫其中之一。

最后,证明奥丁就是祖巫句芒的证据还有一点就是后羿之死,后羿不是死在妖族之手,而是死在巫族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黑色宿命 最新章节第266章 春神,网址:https://www.tden.net/0/216/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