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契机,切入点(2/3)

作品:《边尘

然说不清楚,那就不说了,各自闷声想自己的心思。

没话可说,倦意扑来就快,三人上‘床’,没几下,便入梦乡。

第二天,张才景回来,可情况不好。

张才景走了五六个村寨,事情倒是有一些,但都是临时‘性’的事情,也不多,要维持一个马帮的运转,太难了。

江信北见张才景言语之间萌生退出马帮的意思,想了一下,问道:“才景,现在都是我们去找事情做,既然你走的那些村寨还是有货物要运,能不能让那些事情找我们做呢?”

张才景愣了一下,太异想天开了,顺口道:“除非,长期。每天往那一路走几趟,瞎苗碰上死老鼠,总会有人家临时有事。需要赶快。”

江信北没想到张才景会有如此一说,不过。也正是这一说,灵感一动,双手一拍,音量提高几分,说道:“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呢?”

张才景疑‘惑’道:“怎么?”

江信北笑笑,说道:“我们头几天太心急了,什么事情都有个准备阶段吧。我看,才景。你也别先忙着打退堂鼓。等友宁和义海回来,我们一起商量商量,先看看年前这段时间再说,实在不行,我也不拦你。”

张才景退意也不是很坚定,见江信北说得那么笃定,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别在我面前装神‘弄’鬼,你怎么想,想跟我说说。不怎么样吧?”

江信北:“你不是刚说了吗?只要我们能打着旗号,坚持长期每天朝一个方向走上几趟,总会有人需要赶时间。总会有人家货物比较多,需要运输的时候,急切间,就会想到我们,如果我们的走动正常,只怕人家没东西要运,为了赚钱,想法子都会找些东西出山贩卖换钱,等都要等我们帮他运输。这样的人家多了。只怕我们忙都忙不过来。”

事情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张才景也是常出‘门’在外的。略一想,便接受江信北这种说辞。总要出名了。人也好,事也好,才会找上‘门’来。名不见经传,谁知道谁,谁知道谁是干什么的?单靠自己的需要,糊里糊涂瞎转,接触的肯定不多,倒还不如找准别人的需要,招摇过市,让别人来将就你。

旁晚,石顺东杨永宁和陈义海回来,货物不多,一趟走完,不过三匹马,一千多斤干爽山货还是有的。

冬笋也有着落,甚至给了江信北意外的惊喜。

那地方其实距离西林壁也不远,四十里路不到,遍山遍野的竹林,起码有几万亩,冬笋不少。石顺东进村一说,有人收冬笋,正好是找过年钱的好机会,几乎全村都行动起来,不过一天时间,就堆积了几千斤冬笋。如果收购几天,两万斤只多不少。

冬笋属于山八珍之一,不愁销路。前天跑了一趟南河。过年也就十多天了,外销已经来不及,周凡答应依托“八珍荟萃”的客户,批发兼零售,全部包销。

谨慎起见,江信北还联系了龙景阳,龙景阳更干脆,和房家有往来的大户人家不少,每家几百斤小事情。

现在需要担心的是,仅就江信北杨友宁四人四马忙得过来没有。

这个时候,杨友宁想到龙塘不远有几座连片的竹山,冬笋也应该不少。

杨友宁一提出,一屋子七人顿时热闹起来,就在头一天,还在担心没事做,马帮不知道如何打破僵局,现在却为如何解决运力问题七嘴八舌,马帮倒成为焦点。

大伙意见各说各理,各说各法,但一匹马的运力有限,路途远,一天走不上两趟,始终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瓶颈,就如一道枷锁锁住脖子,让人产生想得到,看得到,就是吃不到的无助感。如噎在喉,不吐不快,吐又吐不干净,大伙不由把眼光投向一直不怎么说话的江信北。

昨晚和刘‘玉’坤庞振民的商议,今天和张才景的一番对话,叫上现在一干众人的七嘴八舌,每一种声音都有道理,又都不能解决问题,江信北有些头昏脑涨,也渐渐理出一点头绪。

山货向更偏远的山村延伸,延伸线越长,中间环节越多,劳心费力越重,江信北觉得自己越不发算,但又不能不做。刘‘玉’坤的提醒,让江信北产生放弃更偏远山村收购山货的想法,但架子搭起来了,放弃又可惜。江信北想到,如果能将这些偏远山村作为独立的点,让他们自己经营,只要有足够的运力,就可以把他们紧紧捆绑在以马帮为主线上的链条上,他们还是离不开自己的控制,还是会为自己赚钱。

想起张才景无意中的那句话,想象像脱缰的野马,绕了一圈回来,划出一道清晰的路线,这让江信北颇为心动。

马帮常走一个方向,自然会成为那一片乡村山货通向外界的经常‘性’通道。只要马帮线路是经常‘性’的,就能把这条线路上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村寨联络起来,那么,各个村寨就成为马帮运输的末端触点,马帮线路越长,越牢固,这种触点就会成倍增多,那就不仅仅是山货货源更足,马帮营运的范围将更广,而且可以从山货收购中节约一大笔成本。

线路倒是可以从熟悉的开始,但马帮的运力又成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边尘 最新章节第十七章 契机,切入点,网址:https://www.tden.net/0/209/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