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刎颈之交陈与张,大秦帝国边骑军(1/2)

作品:《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

赵歇这边且略过不提,扶苏在狄道的行宫正厅里进行了诸侯盟军抵达之后的第一次兵议。

出席此次兵议的有帝国左右上将军师张良、李儒,九卫二军都指挥通知以上将领冯劫、冉闵、蒙毅、李由、章邯、王离、苏烈、霍去病、姜维、于禁、张任、蒙武、张辽、赵云、吕布、李广以及各诸侯盟军主将项羽、甘宁、赵风、李绩、陈平、孔融、臧荼和刚刚归顺的赵国大将陈馀、张耳。

“启禀陛下,如今加上十三万诸侯联军我华夏总兵力已达六十三万,可堪一战!”张良首先说道。

“嗯,好,虽马其顿帝国各军总数相加已达一百三十三万,但真正可战之兵不过八九十万,如此一来敌我双方并没有多少差距,反之,朕相信,有你们这些万中无一的猛将,胜抵百万雄狮,足可将来犯之敌打的落花流水,抱头鼠窜!

告诉朕,你们有信心吗!”扶苏先煽动一下众将的情绪。

“有!”众人异口同声的高呼,眼中充满必胜的信心。

趁着众将激动的功夫,扶苏赶紧向龙纹珏提问:“快,给朕检测一下张耳和陈馀两人的四维。”

“,”龙纹珏答道:“叮咚,系统检测到张耳当前四维:武力88,统帅97,智力95,政治89;

陈馀:武力93,统帅92,智力83,政治71。

检测完毕。”

果然还是如自己所想的那般,除了武力张耳要更强些,统帅值达到了惊人的97,智力也有95,怪不得前世最后能够被刘邦封为赵王。

想到这,扶苏不禁想起前世老爸给他讲的史记陈馀、张耳列传,他俩自小便是刎颈之交,可惜自从二人割袍断义之后结局全然不同。

他二人自大泽乡起义之后,一起投奔陈胜,后跟随武臣占据赵地,武臣自立为赵王后,出任大将军,武臣被部将李良杀死,与张耳立赵歇为赵王。

李良引秦军大将章邯攻赵,赵歇败走巨鹿,被秦将王离包围,陈馀自觉兵少,不敢进兵攻秦。

张耳大怒,责怪陈馀不守信义,自己出兵五千去救巨鹿,结果全军覆没。后项羽军至,大胜秦军,解巨鹿之围〗人再次见面时,张耳怪陈馀背信弃义。陈馀一气之下将帅印交出,从此俩人绝交。

后来项羽分封诸侯王时,张耳被封为辰王,陈馀却只被封侯,心有不满,于是联合齐王田荣,击走张耳,复立赵歇,自为代王。

韩信平定魏国后,与张耳一同进攻赵国,陈馀不接受谋士李左车的建议,轻视韩信的背水列阵法,败后被斩杀于泜水。

而张耳后来归汉成为刘邦部属,被加封为赵王。汉高帝五年薨,谥曰景王,习称赵景王。

这真的是人品的差距,扶苏不禁感叹。

“好,现在朕宣布第一件事,着组建大秦帝国九龙都督府边骑军,都指挥使为张耳,陈馀任都指挥同知,张黡、陈泽分任左右都指挥佥事,原赵国六万大军全部划入边骑军。”短暂的感慨之后,扶苏发令将原六万赵军精兵改变为大秦边骑军,于是乎,九卫二军成了九卫三军。

至于扶苏为什么要取边骑军这个名字,那是来源于战国除魏武卒、齐技击、与秦锐士之外,四大强军之一的赵边骑!

韩、赵、魏在三家分晋的时候,韩、魏分得了中原的富庶之地,而赵却分得了大片的苦寒之地≡的北方是强悍的匈奴人,东北有东胡人,西北有林胡、楼烦人。

赵国本来是三晋中最弱的国家,连旁边的中山国都可以时常来骚扰赵国≌这样下去,眼看赵国就会像其他小国一样被诸侯吞并。

上天不让一个国家灭亡,就会赐给他强大的力量≡国的救星就是胡服骑射的开创之君——赵武灵王。

当时中原地区的战法主要表现为车战、步战、步射、骑战。而赵武灵王根据胡人的特点,决定把步射和骑战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战法——骑射,这支骑射兵便叫做赵边骑!

由于战国的时候,骑兵是没有马镫的,所以,后来的“铁浮图”等重装骑兵在当时反而是累赘。“赵边骑”的特点就是去掉重甲长刃,轻装上阵,采用短刀长弓,长射近战,无往不胜☆重要的是他们的胡马善跑有耐力,擅长长途奔袭。

赵边骑从建立的那一天开始便为赵国立下了无数的不朽功勋:

灭中山国;

收服楼烦;

“五国伐齐”,廉颇率6000赵边骑大破齐“技击骑士”。

“阏与之战”,赵奢率赵边骑长途奔袭包围阏与之“秦锐士”,大获全胜(:这是少有的战国中后期“秦锐士”的败仗)。

“邯郸崩战”,大破秦军。

“鄗代之战”,廉颇大败燕军,围攻燕都。

李牧大破匈奴,灭襜褴,败东胡,降林胡。

第二次“邯郸崩战”,李牧大败秦将桓齮,杀敌十万。

赵边骑可以说是继魏武卒、齐技击之后,唯一能让“秦锐士”胆寒的军队≠加上赵国名将辈出,很好的诠释了良将配锐卒的传奇经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 最新章节第125章 刎颈之交陈与张,大秦帝国边骑军,网址:https://www.tden.net/97/97792/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