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尔朱荣与李自成(2/3)

作品:《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

朱荣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军事家,但相对的,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权谋家。

在治国方针上,尔朱荣拒绝采取“调政养民”的政策,而是选择了穷兵黩武。

在官吏的任用上,尔朱荣任人唯亲,“广布亲戚,列为左右”。求官者,凡经尔朱荣启请的,没有不成功的;对于补官者,虽因“阶悬不奉”补不上的,尔朱荣即令补者“往夺其任”就此上任。

而北魏的吏治,由于“河阴之变”使得“京邑士子不一存,率皆逃窜,无敢出者。直卫空虚,官守废旷。”

经尔朱荣的谢罪和对死者的封爵进官,使“朝士逃亡者亦稍来归阙”。

不过“自兹已后,赠终叨滥,庸人贱品,动至大官,为识者所不贵。”

北魏的官吏更加混乱。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尔朱荣现在植入的身份是羌族,这可是一个各自为政的种族,反而不需要什么官僚机制,绝对的实力,才是一切。

而此刻的尔朱荣,恰好就拥有这些,毕竟99的统帅属性,放眼全史也是拔尖的那一批。

【叮咚,制衡第八人,李自成演义,闯王,李自成,统帅:94,武力:95,智力:85,政治:93,魅力:90。

植入身份:大汉一小吏,在贫困中挣扎!

携带人物18人,分别是:李自敬,王佐挂,张存孟,刘宗敏,李过,袁时中,拓养坤,罗汝才、贺一龙、贺锦、许可变、惠登相、李万庆、马守应、马进忠、横天王、九条龙、顺天王。】

《李自成演义》,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姚雪垠,所着的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在小说中,李自成形象的性格特征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性格有一定的发展变化。

从小说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来看,大体以李自成率领义军攻占襄阳成立新顺政权为界。

在大顺建立之前,他还是一名卓越的起义军将领;随着新顺和大顺政权的建立,尤其是攻占北京之后,李自成已经由起义军将领变成了一位封建的帝王。

小说中的李自成,在作者的塑造下,是一位具有战略思想以及意识的英雄形象,他拥有普通造反起义首领所匮乏的天下意识、全局观念,同时他又有着清明的理性与过人的胆识。

不仅如此,他还虚怀若谷,择善而从,以史为鉴,礼贤下士,尊重知识分子,招揽人才,共谋天下大业,他的战略思想和意识主要表现为“天下”意识和全局观念。

小说中,李自成自从跟随高闯王起事起,就将奋斗的目标确定在推翻明王朝的统治上,而且随着军事斗争的推进,他的理想愈来愈清晰和坚定。

而这,正是他作为战略家的重要特质,也是区别于一般草寇“流贼”的主要特征。

作为一名战略家,他认为民心不可欺,民心诚可用,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因此,他与自己的部下约法三章,坚决不允许部下侵犯老百姓的利益,哪怕是自己的亲属侵犯老百姓的利益,他都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在攻城略地之后,他都会开赈放粮用来周济民众,聚拢民心,到后来,他接受牛金星的建议将“吊民伐罪”作为重要的理念和口号,更是凸显了他的高明之处。

作为战略家他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有着极为重要的全局意识,甚至胸怀整个天下。

如对罗汝才的接纳、对张献忠的接济,都充分说明李自成不是一个鼠目寸光、斤斤计较的草寇。

他高瞻远瞩,超越了个人的恩恩怨怨,多从壮大整个农民军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和处理事务。

而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确聚拢了人心,凝聚了民气,加快了明王朝覆亡的速度。

演义里的李自成,在作者的塑造下可比历史上的强太多了,尤其是在大是大非,谋略,眼光,统军能力,性格方面,与正史比起来简直就是无限拔高!

而且,李自成还携带了不少的造反头子,这些人能够在明末,那个名将犹存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自身能力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起码,比起原史上,张角手下那些个三十六方渠帅,能力要强上许多。

这些人的出世,毫无疑问,都是给黄巾添砖加瓦,虽然现在的黄巾还没有真正建立。

但王羽可是知道,张角修的可是太平道,并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一些社会政治思想,组织群众,并在灵帝建宁(168年-172年)初传道。

他们兄弟三人,自汉灵帝登基之初就大力宣传太平道,在加上早期流行的“黄老”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化为自己的教义,广泛向信徒们宣传。

太平道的教义,宣称在天上有鬼神监视人们的行为,并根据人们行为的善恶,来增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 最新章节第98章 尔朱荣与李自成,网址:https://www.tden.net/406/4064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