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各有谋算(42)(1/2)

作品:《马谡别传

第631章各有谋算(42)

其实,项羽自幼熟读兵书,也识破了陈平的离间计。

但他认为,刘邦被困荥阳城中,已经是瓮中之鳖。

范增过人的智谋,不但对他已经没有了多少用途,反而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这才顺势而为,将计就计,逼得范增出走。

河还没有过就拆桥了,就是因为项羽深知范增智谋的可怕!

其实,是项羽过虑了!

范增年龄已经七十有余,他的儿女全在老家隐居,并没有出仕为官。

并不是范增不想让子女出人头地,而是害怕“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他等于是师从范蠡,对那些上位者的心理非常了解,他也准备效法范蠡,功成身退。

如果范增贪恋权位,以他亚父的身份,过人的能力和军中的威望,洗脱自己私通刘邦的嫌疑,消除项羽对自己的疑心并不难。

项羽也没有完全弃用范增,只是稍微剥夺了他的一些权力。

范增不屑出言辩解,而是倚老卖老,假装大怒,对项羽说道:

“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着办吧。希望您把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让我回乡为民吧。”

范增主动提出告老还乡,正中项羽下怀。

因为项羽认为,擒杀刘备就在眼前,甚至没有出言挽留,痛快地允许范增辞归乡里。

范增看到项羽如此寡恩薄情,非常寒心,本想提醒的一些话语也懒得说了,断然离开。

其实,范增心里清楚,楚汉之争,不管最后的胜利者是谁,都没有他什么好果子吃。

刘邦自不用说,范增多次要置他于死地,他要是取得最后的胜利,范增肯定是活不成了,而且极有可能祸及整个家族。

范增久随项羽,当然对他的性情知根知底。

他也看出来了,项羽还没有打败刘邦,就急着清算自己,一旦获胜,肯定会想其他办法对付自己,甚至还会祸及家人。

范增虽然不知道刘邦能否翻盘,但知道自己绝不能留下,唯有隐退一途。

范增也害怕刘邦或者项羽鼎定天下后加害自己,告老还乡之前,早就安排了诈死埋名之计。

他乘着石船,来到今属浙江省天台县的九遮山,隐姓埋名,对外宣称,是背上生毒疮发作而死。

刚开始,范增全家居住在山洞中,深居简出。

后来慢慢与当地百姓交流,范增甚至为民治病,造桥铺路,方便行人。

范增依然关心国事,当有乡人告知他项羽自刎乌江的时候,他毕竟是项羽的“亚父”,还是没有忍住,当场失声大哭道:

“竖子不听吾言,终有今日!”

于是,这些乡人怀疑他就是范增,他立即否认道:

“范增早死在彭城,哪里会到这里来!”

事后,范增害怕传出去引来刘邦的报复,就带着全家人悄悄离开,不知所终。

戏志才一个寒门出身的学子,能够读书认字,就是天大的机遇。

汉武帝独尊儒术,就是为了巩固朝廷的统治,那些寒门学子能够学到的知识,都是儒学中那些上尊下卑、忠君爱国的内容。

要让那些世家大族,把秘而不传的兵书战策教授给寒门学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戏志才也是机缘凑巧,得到了范增留下的残缺兵书,才学得一身本事。

他学习这些兵法,可比范增要容易多了!

虽然同样是残本,但因为他得到的兵法残本,有范增的注释。

可以说,戏志才是范增的嫡系传人,他对这个未曾谋面的老师非常崇拜。

他对项羽不听范增之谋,让刘邦在绝境中从荥阳城逃走,项羽统一天下的大业功亏一篑,非常惋惜。

戏志才的谋略,也是走的范增的路子,“功成身退”是他们早已设定的结局。

戏志才自认青出于蓝,他可不想犯范增同样的错误,对主公的信任非常看重。

因此,即使功不成、名不就,他也毅然抽身,离开曹操。

他宁愿隐居不出,也不愿意自降身价主动投奔曹操,重演范增的悲剧。

荀彧与戏志才是老朋友,他在举荐之前,已经征求了他的意见,戏志才虽然隐居乡里,早就有了准备。

戏志才在颍川老家髙卧,上演了与“三顾茅庐”如出一辙的剧目:

“曹操造其门,志才高卧不起,操候半晌,志才方起身,整衣冠出迎。”

然后是曹操以自己的诚意打动了戏志才,最后,戏志才答应曹操所请:

“将军既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马谡别传 最新章节第631章 各有谋算(42),网址:https://www.tden.net/37/3727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