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树林里的敌人(1/3)

作品:《地质儿女

又是一天开始了,早上队长又照例,吹响了他的哨子。嘟!嘟!嘟!然后队长大声说:“大家起床啦!起床啦!

大家听到队长的哨声和叫喊声,已经成习惯了。所以一听队长的哨子声,也都起来了洗漱、吃饭。他们用的水肯定是那些蒸馏水。因为漱口时能感觉的出,有点咸的感觉。还有早上的饭没有要咸菜搭着了。不过这样到是省了咸菜了。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周徳青他们的精神头又回来了。吃过饭后,周徳青他们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来到外面的空地上只等队长的指示了。

几个队长这时也来了。他们知道这里不能常呆。当然计划中也是要走的。刘队长见大家在等自己说话了于是说道:“今天我们要去下一个第一目的地。大家准备好了没?好了我们就出发啦。不过我还要强调一下,你们都要带上水。虽说这个水不怎么行,但是我们还是要靠这水走不少路的。现在你们查一下都带水了吗?”周徳青他们于是看了看自己的水壶,虽说不喜欢这水,但是大家还是装满了水壶。队长见大家已经查看过了也没有人不带水。于是说道:“大家都准备好了?”周徳青他们一起说:“准备好了。”队长:“那好,我们就出发了。”

队长依然走在前面。周德青他们紧随其后走着。走了一段路后,盐碱地也快走完了。不过因为天气很好,没有树木遮挡,所以大家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又喝了不少水。这时前面的地面颜色越来越深。而树木也开始多了起来。又走了一段路眼前又要进入一片树林了。队长于是停下来转身并对周德青他们说:“你们今天的帽子、手套戴上没有?刚才没有戴的就算了,现在没有戴的人敢紧戴上。毛巾要围脖子上。前面的树林很密很可能有很多蚊虫被咬了那就不好了。你们要做好防护啊!”一路上,周徳青他们听了队长的话,也再次检查了自己的装备,按照要求做好了防护。只是不太明白为啥队长这么担心?小小的蚊虫真有这么历害吗?不会吧。

周徳青他们跟着队长后面走着。一路上树木由稀少到茂密。而阳光的照射,随着树林的茂密而越来越少了。树林里越来越暗。耳边好像有很多蚊子在翁翁地叫着确实让人很难受。周徳青他们在这种环境下,眼睛不得不瞪得更大了。思想也变得更集中。一路上小心翼翼的走着。当然收集标本还是必须做的事。不过树林里太暗了,得睁大眼睛才行。不过大家都很认真地去做。没有说什么报怨的话。但是为了安静和注意力的集中大家都不说话。因为蚊子真的很多,而周徳青他们不得不怕!怕!地打着蚊子。就这样都还打不过来。

树林中虽说很安静。但是打蚊子的声音不时地传出来。但是树林里的一点动静都能被他们发现。果然周徳青他们发现不知何时身上有很好看的蜘蛛。但是,是有毒的。周徳青他们刚想摸,这时队长也发现了忙对周徳青他们说:“这是有毒的蜘蛛,你们赶紧把它打掉。不要用手抓。”大家一听队长的话赶紧带着手套把它打掉了。并让别人再查看一下。相互之间看看还有没有,如有立马打掉。等大家把蜘蛛打掉了,才舒了一口气。

又走了一段路,队长突然发现一棵树上,有一条青蛇盘着。有一米多长,虽然没有动,但是队长很警惕地对周徳青他们说:“大家注意了,这里发现一条青蛇有毒。你们走过时声音放轻点,不要惊扰它。”说完队长还是拔出了匕首,看着它并小心地躲开走过去。尽量不去惊动他。周徳青他们也学队长的样子拔出匕首面对蛇,但也不惊动它。而是从它旁边悄悄地走过去了。等大家都过去后,两个副队长走在后面也舒了口气。

这时周徳青他们小声地议论起来。周徳青:“还好这次听从队长的话,把帽子手套都戴上了。”赵东兴:“遇到现在这种情况,还都能平安无事。很辛运。”罗长乐:“也是如此平安过来了。不过,汗还是流了一些,紧张的。”周徳青:“我也冒汗了。”赵东兴也应道:“我也有些汗了。”周徳青:“这个树林的蚊虫可真多啊。我都不知打了多少蚊子了。我感觉我的手套上好像有些粘粘的。估计打的蚊子太多了。”赵东兴:“还真是多。我都打死了好多蚊子了。我觉的手都打麻了。”罗长乐:“我也觉得是太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在前次的树林里没见过这么多的蚊子呀?”

到了中午还没有到目的地,于是队长让大家在一个树木少的空地方坐下来。不过这块地还有点湿,但比别处已经算干的了。周徳青他们围了一个圈坐了下来。喝着水吃着些干粮,休息了一会儿。不一会儿,队长见大家都吃过了,就招呼大家:“起来,继续赶路。这里不能久待的。你们看蚊子都跟过来了。”周徳青他们看着那么些蚊子在他们面前飞,也不想待在这个潮湿的地方,所以队长一说走,大家立刻起身紧跟着队长就走了。

这一走又走了两个三个小时的路,因为周徳青他们还是走在这种密集潮湿的环境里,跟蚊虫又斗争了几个小时。所以次时人也很疲劳了。不过他们也看见树木没有原来那么密了。又走了一会儿,终于见到有木屋的地方了。周徳青他们都很高兴。但是却不那么激动,而是加快步子向那里靠近。也就是他们的又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质儿女 最新章节第八章 树林里的敌人,网址:https://www.tden.net/171/171776/8.html